高二歷史 世界格局的變化
高二歷史 世界格局的變化
第一節 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一、東歐劇變:(80年代末90年代初)
3、 實質:東歐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喪失政權,國家性質、社會制度發生根本性變化。
2、階段:80年代后期,各國經濟困難,引起政局動蕩 —— 各國政黨改革,放棄社會主
義,實行政治多元化 —— 反對派通過大選上臺。
3、概況
波蘭:最早——團結工會執政(瓦文薩);民主德國:先劇變,后并入聯邦德國實現統一
羅馬尼亞:唯一發生突發性事件和流血事件發生劇變的國家;南斯拉夫:一分為五,并爆發地區性戰爭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為二
4、原因:
(1)內因: 長期受制于蘇聯,教條主義地沿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積弊甚多;改革沒有突破就框架,釀成經濟、政治危機,使黨和政府脫離群眾
(2)外因: 戈爾巴喬夫的“民主社會主義”取代科學社會主義,引起思想混亂;西方“和平演變”戰略的影響
二、蘇聯解體:
1、經過:
(1)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進行經濟改革,困難重重,無法打開局面
(2)1988年轉而進行政治改革,以“民主的社會主義”取代科學社會主義,引起思想混亂
——實際上是否定馬克思主義,復辟資本主義
(3)1990年蘇聯共產黨放棄黨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
(4)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傾向日益嚴重(1990年立陶宛,率先宣布獨立,俄羅斯發表主權宣言)
(5)八一九事件爆發,大大改變了國內政治力量的對比
(6)蘇共被排擠出政權,國家政權和社會制度發生根本性變化
(7)各加盟共和國紛紛宣告獨立
(8)1991年建立獨聯體,蘇聯完全解體
2、原因:
(1)歷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積弊
(2)直接和主要原因:戈爾巴喬夫背離科學社會主義的政治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和平演變”戰略的影響
三、蘇東劇變的影響
1、 標志著二戰以來的兩極格局的瓦解,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2、 社會主義遭受重大挫折,各國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但以中國為首的社會主義各國正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四、如何認識社會主義發展中遭受的挫折
①從人類歷史的發展來看,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發展不夠成熟。
②原有的社會主義大國大都是在商品經濟不夠發達的情況下走上非資本主義道路,經濟現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基礎相對薄弱。
③社會主義是由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社會,它的鞏固要比歷史上任何革命都要困難的多,需要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才能走向成熟。
④資本主義勢力多方面的敵視、圍剿、遏制和顛覆,對社會主義國家和運動的發展,無疑帶來嚴重影響。
⑤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表明:社會主義需要不斷的改革來逐步完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應該同各國的實際相結合,絕不應拘泥于唯一的蘇聯模式。
⑥蘇東劇變僅說明了蘇聯模式受挫,并不是整個社會主義的失敗,中國已探索到正確道路
五、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教訓
(一)蘇聯社會的四大矛盾
理論上的社會主義優越性和實踐上的與資本主義競爭共處中的劣勢擴大
理論上的民族團結和實踐上的大俄羅斯主義及嚴重的民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