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 富國強兵的秦國
【課后小結】
商鞅之死是商鞅個人的悲劇,也是改革家的悲劇。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一個歷史事件要以是否順應歷史發展的進程為標準。
改革是曲折的,充滿阻力的,會遇到種種舊勢力、舊習俗的阻撓和反對,會付出沉重代價,必須堅持不懈,克服重重阻力,才能成功。
商鞅盡管已經逝去,但他給我們后繼者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改革是國家富強、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只有順應時代潮流,進行改革,國家才會有光明前程。要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改革,與時俱進;要想改革成功,我們必須像商鞅一樣,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樂于獻身于光輝的改革事業;我們只有順應歷史潮流,具有創新、獻身精神,才能實現自身價值。
商鞅為變法而犧牲,雖死猶值。商鞅變法使秦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躍成為當時的先進國家,為后來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成了經濟繁榮,壯大了國力,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總之,商鞅變法使秦國出現了“移風易俗,民以富強,百姓樂用”的新面貌,對以后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問題解答:
⊙【學思之窗】
你對此有何看法?
答案提示: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在于秦的暴政。商鞅實行的嚴刑峻法和文化高壓政策,雖然對后來的秦朝有消極影響,但更要看到商鞅變法的積極作用:改革推動了秦國的社會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繁榮,壯大了國力,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
⊙本課測評
1、簡要分析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
答案提示:經濟上,從根本上確立土地私有制度,為秦國農業生產帶來生機。政治上,使封建國家機器的職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權制度的建設從此開始。軍事上,極大地提高了秦軍的戰斗力,秦國在對外兼并戰爭中掌握了主動權。總之,變法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后來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秦國以至中國歷史的發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2、怎樣看待商鞅變法的歷史局限性?
答案提示:商鞅變法處在一個新舊歷史交替時期,新舊勢力斗爭異常激烈的歷史特點和變法的階級屬性使變法不可避免帶有一定的局限性。變法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變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廣大人民所受的剝削與壓迫。變法也未與舊制度、文化、習俗徹底劃清界限。
⊙學習延伸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