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本課教材內容主要從三個方面向學生介紹了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狀況和趨勢:人民教育的奠基、動亂中的教育和教育的復興,全面講述了新中國教育的三個階段。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說出拉開序幕創建人民教育事業的措施和一系列教育方針
(2)說出文化大革命對教育事的嚴重破壞以及文革結束后教育蓬勃發展的概況。
2.能力目標:
(1) 理解社會主義新中國的人民教育。
(2) 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下,必須發展教育,提高素質培養人才,迎接挑戰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識新中國確立了新型的社會主義教育制度和“文化大革命”給教育帶來的巨大破壞,
聯系現實分析“科教興國”戰略的偉大意義。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建國初期社會主義教育制度及方針;“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及偉大意義;新時期“依法治教”;新時期教育發展成就。
難點:
科教興國與現代化建設之間的關系。
四、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屬于平行分班,沒有實驗班,學生已有的知識有差距。有些學生基礎知識比較差,所以講解時需要詳細,對于難點問題更是應該多角度進行解決。
五、教學方法
1.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
2.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學案,初步把握本課概況。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利用引言導入,本課引言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介紹了新中國成立之后,教育回到了人民手中,人民政府就著手進行教育改革,開始籌劃建立人民教育,這段說明新中國成立是現代中國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二部分,通過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的具體事例,說明人民政府對基礎教育的重視。通過提問方式引導學生閱讀理解引言內容。問題:通過觀察引言你從中能夠獲得哪些歷史信息?為什么說新中國成立是人民教育事業發展的前提?回答后導入新課。然后展示目標。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探究一:出示中日教育和經濟的關系表格和文字材料
材料1 據統計,十年間中國至少少培養了200萬中專畢業生和100萬大學畢業生。據估算,十年中的中國國民經濟損失約5000億元。
材料2 二戰后,日本教育開始實行9年免費義務教育制度。 1957年獲理工農醫專業博士學位的占博士總數的88%。 1965-1970年培養出19萬工科中級技術人員。
——劉天純《日本改革史綱》
材料3
二戰后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單位: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