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五節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教案
第三章 第五節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資本主義列強擴張的原因和條件;英、法、美、俄的侵略擴張;英、俄擴張方式和目的的異同及原因;資本主義列強擴張的影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克里米亞戰爭的原因及后果。
2.能力方面:(1)對比英、俄兩國侵略目的和方式不同并分析原因,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2)引導學生討論分析資本主義列強在世界范圍內擴張的雙重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態度、價值觀方面:(1)引導學生在分析資本主義在全球擴張的原因和物質條件的學習中認識到: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是近代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2)引導學生在理解資本主義列強在全球擴張影響的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資本主義侵略擴張具有雙重使命——建設和破壞的使命,資產階級充當了歷史不自覺的工具。以此得知,分析歷史要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角度出發,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4.學法指導方面:(1)引導學生閱讀、理解及分析資本主義列強擴張的有關資料,幫助學生掌握處理歷史材料的方法。(2)引導學生聯系16世紀以來西歐殖民者侵略擴張的特點,同19世紀資本主義列強擴張的特點相比較,讓學生學會進行同類歷史事件縱向的比較方法。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1)資本主義列強擴張的原因和條件是重點。19世紀中期,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規模迅速擴大,資本主義對世界市場的需求也迅速擴大,國內和原有殖民地商品原料市場日益顯得狹小不堪,難以適應新的生產力水平,為了搶占更廣闊的商品市場,掠奪更多的廉價原料,取得更高額的利潤,資本主義奔走于世界各地。擴張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生命線,此時資本主義在全球的殖民擴張是工業革命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產物。透徹地分析資本主義殖民擴張的原因和條件,使學生認識到:只有工業革命后,采用大機器生產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擴張才會,也才可能采取傾銷商品,掠奪原料,搶占市場的方式,它與新航線開辟以后早期殖民擴張方式截然不同,這是由于生產力發展水平所決定的。(2)資本主義列強在全球擴張的影響是重點。真正認識此問題,首先應理解資本主義國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既是先進與落后的社會制度之間的沖突,也是侵略與反侵略之間的較量。從不同的角度,辯證地理解分析資本主義列強在全球擴張的影響,使學生認識到歷史發展的各環節,是互相聯系彼此推動的。正是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列強的全球擴張,激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與侵略者的矛盾,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掀起了亞洲風暴;正是資本主義列強的擴張,使亞洲一些國家出現近代資本主義企業,產生了民族資產階級,建立政黨,這些國家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有了一定發展,為興起更高水平的反侵略斗爭創造階級基礎和物質基礎,從而進一步認識到工業革命推動生產力,生產關系變革,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的巨大作用。(3)克里米亞戰爭爆發的原因亦是重點。走上工業化道路的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為了向外擴張和爭奪殖民地,又由于他們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必然矛盾重重而導致局部戰爭在所難免。剖析英、法、俄為爭奪土耳其而進行的克里米亞戰爭的原因,對認識資本主義列強爭奪的實質,進一步揭露資本主義的侵略本性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