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難點突破方案
在學生回憶19世紀中期世界的階段特征、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生的歷史條件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歸納19世紀末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的前提、條件,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用發展、聯系的觀點及對比的方法去分析問題,樹立事物的發展都是沿螺旋式軌道曲線上升的規律性認識。
教師在講清壟斷、壟斷組織基本概念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從壟斷組織與生產力、社會發展、科學研究、企業管理狀況等方面的關系進行分組討論,談談各自對壟斷組織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中的自主、合作意識。
重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壟斷及壟斷組織的形成
難點:如何評價壟斷及壟斷組織?
教學手段: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1、啟發學生回憶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的歷史條件是從哪幾個方面分析、歸納的?師生達成共識,資本主義經濟要想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必須具備幾個基本條件:即政治條件,經濟(市場、資本)條件,技術條件,社會條件,以及社會發展中對前代已有成果的繼承。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討論回答,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的歷史條件有哪些?最后,師生共同歸納。
2、讓學生展示或敘述課前查找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重大成果的圖片、資料或情況,最后落實到:新能源、新機器的發明和制造、新通訊設備的發明和制造這三個方面。同時,讓學生結合現代人類生活,簡要談談它給我們今天的社會生活帶來了哪些重大變化?從而激發學生對科學和社會的熱愛,以及勇于獻身科學的精神。
3、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w.丹皮爾《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系》的文字材料。如:材料中的“以前時代”、“科學時代”分別指什么時期?。材料中的“需要常在發明之先”表明了什么?。19世紀,為了追求純粹的知識而進行的科學研究產生了什么作用?。
4、關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可讓學生看書,結合19世紀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建立、世界科技的發展、經濟發展的需求、世界聯系的加強這四個方面,思考、討論:第二次工業革命為什么會有這些特點?[(1)它具有堅實的科學基礎。(2)它側重于基礎工業、重工業,具有更強的經濟改造和社會改造能力。(3)它是在幾個先進大國同時起步,相互促進下進行的。(4)它開始于多數國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之時,因此對這些國家來說,兩次工業革命交叉甚至是同時進行。]教師指出:第二次工業革命最突出的特點是:科學與技術的緊密結合。
5、教師可讓學生討論壟斷組織的產生的主要途徑,最后指出:壟斷組織的產生主要是兩個途徑,一是先進的企業擠垮、兼并落后的企業,使生產和資本不斷集中,產生了壟斷組織;二是新興的工業部門需要實行大規模的集中生產,使壟斷組織應運而生。教師在講清壟斷、壟斷組織基本概念的基礎上,結合漫畫《壟斷資本家控制下的美國參議院》,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什么是壟斷、壟斷組織,壟斷組織與以前私人企業相比有什么新的特點?進而要求學生從壟斷組織與生產力、社會發展、科學研究、企業管理狀況等方面的關系進行分組討論,談談各自對壟斷組織的認識:即壟斷、壟斷組織的出現,適應了生產社會化的要求,是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