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專題三)
課標要求:簡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史實,認識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大意義。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 ①了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背景和主要的代表人物,概括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過程;了解資產階級思想和無產階級思想的不同;了解馬克思主義在五四運動之后成為社會新思潮的主流;了解問題與主義之爭;②比較當時傳入中國的各種社會主義思潮,分析各種思潮的結局,使學生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經過學習思考、比較分析、反復探索和實踐的救國救民的真理,進而領會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對中國革命的重大作用和影響,培養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全面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③分析五四愛國運動與新文化運動的關系,培養學生分析歷史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認識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①引導學生結合前兩節內容,歸納概括分析近代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過程及其實踐效果,從而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是歷史的必然結果;②在教學中,教師盡量設計一些能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思維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合作交流,并給予及時的評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通過了解五四愛國運動以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理解新事物的發展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樹立追求真理的信念。②通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過程了解和認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教學課時:1.5課時。重點難點:重點:馬克思主義在紛繁的新思潮中脫穎而出的歷程及它的影響。 難點: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最終選擇馬克思主義的原因。教學建議:1、整體教學思路:本課知識理論性強,與中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理解能力有一定距離,所以教師要盡量化遠為近,化抽象為具體,設計貼近學生年齡特征的問題,以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本課知識。可借助于多媒體提供相關的背景資料等進行教學。本節的主題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這一線索可分為四個階段:開始傳入——正式傳播——爭鳴競逐——廣泛傳播,可讓學生帶著這一線索去梳理本節內容。2、導入:利用多媒體投影材料“馬克思主義學說很符合中國國情,很能夠指導中國革命找到一個正確的道路,它是經過種種選擇比較之后,它不是某一個人,是一批人,是當時的先進知識分子,其中主要是思想先進的青年人,要救國救民,大家共同認定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彭明(引自《思想解放史錄》),教師設問:先進的中國人是如何最終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改造中國的理論武器的?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導入新課。3、關于“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一目,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馬克思主義的開始傳入,二是馬克思主義的正式傳播及其影響。建議教師:(1)馬克思主義的開始傳入,教師在講解時可適當補充材料,幫助學生理解以下幾個問題:①馬克思主義能夠傳入中國的條件有哪些?(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指出:一是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隊伍的出現,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力;二是新文化運動為各種思潮的傳入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三是知識分子探索民族獨立、國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