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專題三)
者分裂的開始。(要求:課前教師提前布置學生利用互聯網等查閱相關的資料,為辯論做好準備工作;辯論中,要求必須以理服人,史論結合,切忌空發議論。在辯論中,教師可以作辯論會的主持人,也可以加入到其中一方,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其中。)(3)關于“工讀互助團實踐的失敗”的內容,教師只需依據教材點出其失敗的原因和影響即可。(4)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歸納出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繼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途徑和影響。(途徑:一是組織學會,研究學習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宣傳馬克思主義;二是通過論戰,繼續和各種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劃清界限。意義:擴大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傳播,使先進的知識分子更加堅定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就中國的信心,壯大了馬克思主義者的隊伍,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6、本課小結:引導學生歸納為什么先進的中國人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來救中國。以加深對本課內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