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專題一至專題四教學指導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歷史學科教學指導意見
歷史必修3
《歷史•必修3》反映的是人類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思想文化領域的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核心內容之一。伴隨著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進程,人類的精神生產和精神生活也不斷演進,從而以其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的深邃和精湛,不斷充實著文明的寶庫。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不同的歷史淵源和發展線索,同時它們又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和借鑒,以其豐富和多元共同推動了人類文化的進步。了解中外思想文化發展進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現象和相關人物,探討思想文化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提升自己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是學習本模塊的重要目標。
在知識目標上,要了解中外思想文化發展進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現象及相關人物等基本史實,進而基本把握思想文化史的發展線索;要認識科學技術史的基本風貌和主要特色。在方法與能力目標上,要學會收集并綜合分析思想文化發展進程中的相關資料,探討思想文化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響,正確認識人類精神生產與經濟活動及政治現象之間的關系,進而認識到思想文化的進步對人類歷史發展產生的不可忽略的巨大影響。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上,要認識人類思想文化發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家、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增強對祖國和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提高自覺傳承祖國和人類優秀思想文化遺產的認識。
上述三方面的目標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思想文化現象的把握、分析闡釋能力的提高和價值觀的養成是緊密聯系的,這樣的三維目標是通過八個貫通古今、關聯中外的學習專題來承載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按《歷史教學指導意見》的要求,把握每個專題的教學深度與廣度,落實每個專題教學的三維目標,以保證高中歷史課程總體目標的實現。
專題一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一、課標內容
1.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史實。
3.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
4.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
二、教學要求
第一課 百家爭鳴
基本要求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觀點,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對儒家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重要貢獻。
感受諸子百家為人類思想寶庫所作出的卓越貢獻,體會人類優秀思想傳承對人類文明演進的價值。
發展要求
認識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
說明
“李悝變法”、“商鞅變法”和“墨家對認識論和邏輯學的貢獻”等知識點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第二課 儒學的興起
基本要求
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觀點;知道漢武帝“罷黜百家”和創建太學等措施,理解其目的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