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專題一至專題四教學指導
第二課 中國的古代藝術
基本要求
概述漢字、繪畫的起源及演變過程;知道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懷素、蘇軾、米芾、趙孟頫等書法名家;了解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征和發展脈絡。
感受中國古代藝術的魅力,培養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
發展要求
了解王維等著名畫家;了解京劇產生和發展的歷程。
說明
“金聲玉振”、“宮廷舞和民間舞”二目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第三課 中國古典文學的時代特色
基本要求
知道《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成就;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
體會古代中國文學的多姿多彩,感受古代中國不同歷史時期文學的美感。
發展要求
說明
本課知識點較多,可以借助表格法梳理;同時還要關注屈原、李白、杜甫、蘇軾、關漢卿、曹雪芹等創造了中國古代輝煌文學成就的代表作家。
三、教學建議
本專題可分3課時教學。
1.本專題時間跨度大,知識點多,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表格法進行分類與梳理,了解其主要成就、代表人物、發展脈絡和基本特征。在教學中,則可以用范例法,確定一兩個選題切人,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地展開,幫助學生形成舉一反三、以一馭眾的能力。
2.教師要以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指導本專題的學習。中國古代的文化發展線索與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發展線索是同步的,因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教學時,要注意把有關內容放入特定的時代中去考察,準確地理解各個時期的文化。另一方面,文化本身又具有相對獨立性,有其自身發展規律,前后之間常常有連續性、繼承性和創新性,這一特點對文化自身的發展起著重大作用,教學時對繼承與創新這一因素要予以充分重視。同時,文化現象一經產生,就會對整個社會的發展產生很大影響,要引導學生了解這一規律。
3.建議教師向學生推薦閱讀一些優秀的中國文化史著作和中國古代經典文藝作品,以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專題三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課標內容
1.了解鴉片戰爭后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理解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3.簡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史實,認識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大意義。
二、教學要求
第一課 “順乎世界之潮流”
基本要求
了解鴉片戰爭后林則徐、魏源、嚴復、康有為、梁啟超等有識之士“開眼看世界”、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理解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
感受林則徐等有識之士敢于面對現實、沖破藩籬、放眼全球、探索救國之路的開拓精神和創新勇氣,增強愛國意識和現代化意識。
發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