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專題一至專題四教學指導
說明
“徐繼畬、姚瑩及其代表作”等知識點和“走向共和”一目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第二課 新文化運動
基本要求
了解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及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感受當時先進知識分子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和新文化運動所體現的時代特征,學會用辯證的觀點和多元的價值觀看待東西方文化。
發展要求
了解新文化運動的背景。
說明
“青年學生組建進步團體和創辦新式刊物”等知識點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第三課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基本要求
簡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主要史實。
感受先進中國人傳播馬克思主義并勇于實踐的精神。
發展要求
認識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大意義。
說明
“新思潮的競起”一目和“問題與主義的論戰”、“關于社會主義的論戰”等知識點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三、教學建議
本專題可分3課時教學。
1.通過本專題教學,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進程,并能把這一進程放在中國近代社會巨變這一時代背景下去理解。
2.通過對不同時期歷史人物及其思想主張的教學,引導學生認識到先進中國人最終選擇馬克思主義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必然。
3.評價歷史人物及其思想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關注其時代性、階級性等,如對康有為維新思想的評價、對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的評價等。
4.可以搜集相關的歷史圖片、文字或影視資料再現歷史情景,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歷史;也可以布置課前作業,讓學生收集與本專題相關的歷史資料,或將相關資料做成課件,在上新課前向全體學生介紹。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體會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樂趣。
5.在分析、評價維新思想、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影響和作用時,可適當聯系“近代民主革命”等相關內容,通過提供相關資料、讓學生分組討論等形式,引導學生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多角度地分析問題。
專題四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一、課標內容
1.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在推動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對近現代中國的深遠影響。
3.概述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
4.概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重要指導意義。
二、教學要求
第一課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基本要求
了解孫中山新、舊三民主義提出的背景及基本內容;認識新、舊三民主義在推動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體會孫中山與時俱進的思想品質和為民主革命事業不懈奮斗的精神,增強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