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專題一至專題四教學指導
體會漢代儒學“大一統”的精神價值,加深對國家統一觀念的認同。
發展要求
說明
“東漢太學生議政運動”等知識點和“‘焚書坑儒’批判”、“科舉制的文化影響”二目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第三課 宋明理學
基本要求
知道程顥、程頤、朱熹、陸九淵、王守仁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知道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主要觀點。
感受理學中無私無畏、襟懷磊落的精神價值。
發展要求
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
說明
“儒學的困境與儒學復興運動”一目和“周敦頤與張載的思想主張及貢獻”等知識點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第四課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
基本要求
知道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明清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張與影響,了解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
發展要求
認識明清時期進步思想家“提倡個性”、“批判專制”等主張的思想價值。
說明
“唐甄論‘凡為帝王者皆賊也”,一目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三、教學建議
本專題可分4課時教學。
1.建議引導學生從中國古代主流思想的演變和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明的演進等維度梳理知識,探尋并初步理解相互間的內在聯系。
2.可以人物為中心,選取若干著名思想家如孔子、黃宗羲等,適當地補充相關史實,引導學生探尋他們成為思想巨人的原因,探討他們對中華民族及人類文明進程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和所產生的深遠影響,理解文明傳承的價值。
3.結合當代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的現狀,引導學生回顧歷史,了解政治文明、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必須協調發展這一規律。思想史的教學,教師要引領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和思考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努力實現教學手段與方法的多樣化,另一方面又要指導學生努力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培養學生熱愛真理、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
專題二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一、課標內容
1.概述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認識中國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2.概述漢字、繪畫的起源及演變過程,了解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征和發展脈絡。
3.知道《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成就,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
4.了解京劇等劇種產生和發展的歷程,說明其藝術成就。
二、教學要求
第一課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
基本要求
概述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認識中國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體會古代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感受先民創造精神的價值。
發展要求
說明
教學時要重視理解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對文明進程的影響。
“中國古代科學思想”一目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