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教案
一、階段特征和主要線索
階段特征:這個階段是資產階級最后戰勝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統治的時期。因此,社會的主要矛盾表現為資本主義同封建主義的矛盾。同時,無產階級、人民群眾同資產階級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同殖民主義宗主國的矛盾,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也都很尖銳。這種矛盾集中體現在工業革命后出現的三大歷史潮流上,即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以及民族解放運動。三大潮流中,資產階級的運動是當時歷史的主流,畢竟那時還處于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的歷史時期。
第一條線索是: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鞏固了新興的資本主義制度,引起了社會結構和東西方關系的巨大變化,對世界歷史進程發生了重大影響。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19世紀60、70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運動在世界范圍內迅速擴展,美國發生了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俄國進行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1861年改革,日本也進行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明治維新,德意志、意大利也在俾斯麥、加富爾等人的幫助下,完成了國家統一,這些國家通過不同方式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道路。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內蓬勃興旺起來。
第二條線索指的是: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和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無產階級力量壯大,開始作為一支獨立力量登上政治舞臺。19世紀40年代指導無產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誕生。國際工人運動進人了新階段,而1864第一國際和1871年發生的巴黎公社革命是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歷史事件,表明了無產階級開始了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嘗試。
第三條線索:是資本主義列強的對外侵略擴張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資本主義列強加緊對外侵略擴張,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了。這個體系不僅包括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通過革命或改革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而且還包括世界上大批國家和地區被資本主義國家所征服,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資本主義列強在爭奪殖民地和歐洲霸權過程中,進行了激烈的角逐。亞洲人民奮起反抗,19世紀中期,形成了以伊朗、中國、印度等國人民起義為代表的亞洲革命風暴。
二、重點知識透析
1.19世紀中期形成的世界三股進步潮流
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分別從經濟上和政治上極大地加強了資本主義的力量。特別是工業革命,從社會結構、經濟結構、階級關系、國際關系等方面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在這種歷史條件下,19世紀中期形成了三股進步潮流。
第一,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和革命潮流,這是當時歷史發展的主流。①在當時還處于封統治下的國家里,根本任務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資本主義制度;②在已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里(如英法美三國),主要是工業資本主義和工業革命前的舊體制(如法國七月王朝、美國種植園經濟)作斗爭;③從國際范圍看,是摧毀維也納體系。其具體表現是:①1848年歐洲革命、②美國內戰、③俄國農奴制改革、④日本明治維新⑤德意志統一。它使上述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同進改造了國內社會,進一步影響了世界面貌,而且更多國家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在這個歷史階段中,決定世界歷史發展趨勢、領導世界潮流是工業資產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