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彼得一世改革
討論后幻燈展示:
知識運用:
下列關于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中,錯誤的是 (a)
a.打擊了農奴制度 b.促進了經濟發展
c.加強了軍事力量 d.鞏固了貴族、地主和商人的國家
三、俄羅斯帝國的崛起——影響
問題探究四:彼得一世的改革有何利弊?教材69頁
學生討論回答后幻燈展示并分析 :
1、性質 :農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2、改革存在的不足(局限性):
①改革僅限于學習西方的技術文明和生活方式,并沒有學習西方制度;
②手段的過于野蠻和粗暴(鎮 壓近衛軍;處死太子);
③農民沒有從中得到任何利益;(加重了農民的負擔:征兵和征調勞工)
④從長遠看,改革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得改革后的俄國仍然是一個落后的封建農奴制國家。
3、改革的積極意 義:
①取得巨大成效,俄國躋身于歐洲強國的行列,改變了歐洲原有的政治格局;
②宣告了強大的俄羅斯帝國的正式誕生;
③客觀上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討論:1、如何評價彼得一世?(是“暴君”還是“大帝”?請用史實 說明)
(俄總統普京:“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為什么?)
彼得一世在位期間,順應歷史潮流,仿照西歐實行軍事和經濟改革,增強了國家實力,使俄國跟上了西歐近代化的步伐,奠定了近代俄國強大的基礎,因此彼得一世可以稱為俄國歷史上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其主要局限性:
(1)是未能廢除農奴制度
(2)侵略擴張也給歐亞人民帶來了災難
(3)野蠻、粗暴的手段推進4、改革加重農奴的負擔
2、閱讀以下材料和課本練習 “解析與探究” ,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彼得一世 改革評價。
(1)馬克思說:“彼得一世用野蠻制服了俄國的野蠻。”
俄國的野蠻:經濟文化落后;
彼得一世的野蠻:推行改革手段的野蠻。
(2) 斯大林說“這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種獨 特的嘗試”
引進西方成果擺脫封閉脫落后的局面
(3)普希金說“俄國在斧頭的敲擊聲和大炮的隆隆聲中作為 一艘新下水的軍艦進 入了歐洲強國的行列。”
俄國躋身歐洲強國行
三、小結:
彼得一世改革 背景 社會經濟發展落后于西歐國家;
彼得親政后立志變革俄國 局面的信心
時間 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康熙在位)
措施 軍事、經濟、政治、文化教育和社會習俗等
影響 局限:手段野蠻;剝削農民;對外擴張;強化農奴制;鞏固專制。積極:增強了軍事實力,躋身于強國行列,推動了社會進步。
性質 沙皇進行的加強封建專制統治的改革
思考題:
如何理解改革既促進又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促進:鼓勵開辦手工工場、推行重商主義、引 進西方先進技術、鼓勵發展工商業。
阻礙:通過強化農奴制來為手工工場提高勞動力。
首先,農奴制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阻礙自由勞動力的形成。其次,已被資本主義企業雇傭的工人,按其社會地位說,大部分是代役租農民,他們須向地主交納貨幣地租,因而在他們的工資中,除最低生活費外,還必須包括地租的數額。這就使工廠主不得不把一部分剩余價值分給封建主,從而降低了進行擴大再生 產的能力。再次,在農奴制下,廣大農奴購買力極低,國內市場狹小,也限制了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
四、 作業:
p70自我測評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