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運動的興起
認為“習兵戰(zhàn)不如習商戰(zhàn)”,“欲制西人以自強,莫如振興商務”
3、
王韜介紹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有君主、民主和君民共主(即君主立憲)三種類型,他認為君民共主最優(yōu)越。鄭觀應說:“君主者權偏于上,民主者權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權得其平。”
作用
(b)局限
二、康有為及其變法思想
主要思想
康有為的早期思想強調“變”,認為“變”是“天道”,是“物之理”,提倡“托古改制”,他將公羊“三世”之說和《禮運》“大同”思想結合,推演為“ ”、“ ”(小康)、“ ”(大同)的理論,并認為只有變法,才能使中國富強,最后達到“大同”的境界。這一思想理論在同洋務派、頑固派斗爭中起到進步作用,但其 “變”, 只是 “漸進”, 而不是 “驟變”, 這是他后來思想蛻變的根源。
著作
《新學偽經(jīng)考》于1891年刊行,康有為懷著對“祖宗之法,莫敢言變”的強烈不滿,詳細論證了古文經(jīng)《左氏春秋》、《周禮》等書都是“偽經(jīng)”,完全湮沒了孔子的“微言大義”。盡管康有為的論斷是不符合歷史實際的,但卻引起人們的思考:既然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是假的,那么從中引出的信條就不足為訓了。這就打擊了正統(tǒng)思想賴以立論的基礎,為變法維新開拓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