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
(5)結果與評價:
①洋務派將魏源提出的“師夷長技”的思想付諸實踐,創辦了一批近代企業,開設了一批新式學堂,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邁出了近代化歷程的第一步。
②但把西方的先進技術嫁接在落后的社會制度上,注定了洋務運動的失敗
c.早期維新思想(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
(1)產生的背景
①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機)
② 西方資本主義思想文化和科學文化的不斷傳入(來源)
③民族資本主義和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經濟、階級基礎)
(2)代表人物:王韜、鄭觀應
(3)主張
①政治:主張革新,實行君主立憲制
②經濟:發展民族工商業,與外國進行商戰
③文化:興辦學校,學習西方科學文化知識
(4)局限性:
①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
②沒有付諸行動
d.維新思想進一步發展——康梁維新思想(資產階級維新派)
(1)背景
①政治:甲午戰后民族危機加重,帝國主義侵略加深
②經濟: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增強
③文化:早期維新思想發展,西學的不斷傳入
(2)代表: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等
(3)歷史作用
①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②是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
③是近代中國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人民的覺醒(突出)
認識: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兩千多年的小農經濟、農耕社會,以“中庸”為特點的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古代社會主流思想。鴉片戰爭是“千年未有之變局”,在此后的中西思想碰撞中,傳統思想由絕對主流變為次要地位;西學由被全盤否定到上升為主流,此嬗變過程是一個被動的過程。
2.康梁維新思想的特點、成因及評價
(1)特點
①西學中的有關政治學說與儒學相結合,來宣傳維新變法的道理,即采用“移花接木”的辦法,為變法披上傳統文化價值的理論外衣。
②利用孔子的權威來論證資產階級維新變法理論的合理性,為維新變法制造歷史根據,向封建正統思想提出挑戰,這就動搖了封建統治者恪守祖訓、反對變法的理論基礎。有人評價康有為是“跪著造反”,一方面形象的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傳統思想大膽挑戰,向西方學習,尋求變革發展資本主義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在封建傳統勢力面前的軟弱,不敢與封建文化徹底決裂。
(2)原因:
①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弱小,不敢與封建勢力徹底決裂。表現在文化上,康有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新思想。
②儒家思想仍居正統地位,可以減少變法阻力。
③西學在中國的傳播水平很低,特別是西方的資本主義政治學說。
④康有為本人是一位今文經學大師,對儒學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
(3)評價
①進步性:
在于變法圖存和發展資本主義的主張深刻地觸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獨立富強的社會主題,反映了正在發展中的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當時一些愛國者的心聲,極大的沖擊了傳統的封建主義思想,也動搖了封建頑固勢力反對維新變法的理論基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有力的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展,為戊戌變法奠定了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