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
②局限性:
在于反對封建制度又從維護封建制度的傳統思想找根據,沒有完全拋棄傳統的儒家理論,體現了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而這就必然導致維新變法運動走向失敗。
3.地主階級抵抗派與洋務派、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比較
這三個派別都在民族危機加劇的情況下,認識到應向西方學習。
(1)相同點:
①從目的上看,都主張向西方學習,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實現富國強兵。
②從方法和步驟上看,都主張購買并仿制西式炮艦,建立新式海軍。
③從結果上看,都歸于失敗,鴉片戰爭失敗,使抵抗派的主張隨之失敗;甲午中日戰爭北洋艦隊的覆滅,則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戊戌政變的發生,使戊戌變法如曇花一現,很快歸于失敗。
(2)不同點:
①階級本質決定地主階級抵抗派與洋務派在向西方學習時僅限于器物層面,學習西方的技術,不可能觸及封建統治的根基,尤其是政治層面;而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維新派必然會觸及封建統治的政治制度,要求實現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政體。
②從目的上看,洋務派與抵抗派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洋務派還有鎮壓人民革命運動的目的,而維新派則是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
③從內容上看,洋務派、抵抗派只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即師夷長技以制夷和師夷長技以自強;而維新派還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改革教育制度,要求鼓勵發展民族工業。他們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學什么的問題”。
④從失敗的根本原因上看,抵抗派的失敗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敗,而洋務派則是把先進的生產方式嫁接到落后的生產關系上,維新派則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
4.近代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向西方學習的主張
所屬階級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主張 主要作用 特點
地主階級 林則徐、魏源 師夷長技以制夷(重在學習軍事技術) 揭開了向西方學習的序幕 學習西方停留在“器物層次”。由于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沒有使中國富強
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師夷長技以自強”(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是中國近代化的起步
資產階級 鄭觀應、王韜 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并與洋人進行商戰 是康、梁維新思想的理論來源 向西方學習上升到“制度層次”,體現了民族資產階級革命性,由于階級局限性,沒有成功
四、易混易錯點辨析
例一: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其根本目的是( )
a.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b.鎮壓太平天國
c.抵抗外國侵略 d.維護清朝統治
答案:d。
辨析:a項錯誤,b、c兩項都是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應該從階級屬性方面考慮。故答案為d。
例二:早期維新思想同鴉片戰爭后萌發的“新思想”相比,其主要不同點是( )
a.學習外國先進的生產技術 b.學習外國先進的軍事技術
c.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 d.借鑒外國經驗探索救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