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產階級革命家
專題五
[內容標準]
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和主要理論貢獻,體會其為創立馬克思主義學說而不懈奮斗的探索精神。
簡述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基本史實,認識其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面的貢獻。
了解毛澤東、鄧小平等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貢獻,認識其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創新精神。
[學習要求]
1.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在三大國際工人組織和1848年歐洲革命中的主要活動。
2.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理論貢獻:《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的理論建樹。
3.體會馬克思、恩格斯為創立馬克思主義學說而不懈奮斗的探索精神。
4.簡述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基本史實。
5.簡述列寧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采取的舉措: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和電氣化設想。
6.認識列寧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面的貢獻。
7.體會列寧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巨大的創新精神。
8.了解毛澤東在民主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歷史貢獻。
9.了解鄧小平在民主革命時期、改革開放時期的歷史貢獻,
10.感受毛澤東、鄧小平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創造精神。
[整體感知]
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工業革命的進行,工人運動在資本主義國家中迅速興起,馬克思和恩格斯參加工人運動,創立并不斷完善科學共產主義理論。列寧以巨大的創新精神,將馬克思主義發展到列寧主義階段,并以此指導了俄國的革命和建設,開辟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集體領導下,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20世紀中國的第二次歷史巨變,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隨后開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苦探索;鄧小平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膽識,領導實現了現代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轉變,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20世紀中國的第三次歷史巨變。
[知識清單]
一、無產階級革命家們
1.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與恩格斯
19世紀工業革命的浪潮在推動社會結構急劇變化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新的社會現象如
不平等的加劇、勞資雙方的對立與沖突等,工人運動作為工業革命的直接產物在資本主義國家中迅速興起,到19世紀中葉,出現社會主義思潮與工人運動的結合,并進一步發展成為一種社會運動,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位無產階級革命導師。
1818年,馬克思生于德意志南部的特里爾城,恩格斯于1820年生于德意志萊茵北部的巴門市。1844年,兩人第一次會面后,開始了他們之間的偉大合作。1847年11月,他們出席了共產主義者同盟代表大會,并受大會委托共同起草同盟的綱領,這就是1848年2月發表的《共產黨宣言》,它是科學社會主義也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在它的指導下,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就由工人階級的自發行為上升為一個階級反對另一個階級的自覺斗爭。《資本論》也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人共同的研究成果。該書是一部不朽的巨著,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從剖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筆,得出了科學的結論:社會主義必然勝利,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的掘墓人。1864年,第一國際成立,馬克思任德國通訊書記,并為國際起草了《成立宣言》和《臨時章程》,是第一國際的靈魂,第一國際宣傳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加速了科學社會主義被無產階級掌握的過程,促成了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建立。1876年,它宣告解散。1883年馬克思逝世后,指導國際工人斗爭的重任落到恩格斯身上,他指導和幫助成立了第二國際,前期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但是,它沒有共同的綱領、章程和領導機構,沒有創辦機關刊物;雖然它定期舉行大會,共同討論重大問題,但做出的決議,由各國工人黨自愿遵守。第二國際的這種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為第二國際后期各國工人黨指導思想上出現混亂埋下了隱患。恩格斯病逝后,修正主義占據主導地位,導致第二國際在19xx年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