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產階級革命家
透過馬克思和恩格斯對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社會批判和超越,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兩位偉大思想家的理性智慧和不懈探索精神,他們頑強執著而積極樂觀的信念和對人類命運的深切關懷。
2.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導師——列寧
列寧是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他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帝國主義時代的現實相結合、和俄國的國情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推進到列寧主義階段,并以此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
1870年,列寧出生于俄國伏爾加河畔的辛比爾斯克城(今烏里揚諾夫斯克),1892年,他開始在伏爾加河一帶宣傳馬克思主義,1895年在彼得堡成立了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這是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萌芽,它第一次在俄國實現了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19xx年,創辦《火星報》,為建立一個真正的無產階級政黨進一步做好了準備;19xx年,列寧出席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二大,這次會議上形成了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此后,布爾什維克的思想體系便稱為布爾什維主義,標志著列寧主義的形成。19xx年,列寧寫成《社會民主黨 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第一次闡明了在帝國主義時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特點、動力、道路、前途,認證了民主革命中無產階級領導和工農聯盟的問題,提出了由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過渡的目標。19xx年,列寧寫成《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提出“社會主義可以在一國首先取得勝利”的論斷,這是繼《資本論》之后又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1917年二月革命后,他將馬克思主義和俄國國情相結合,提出《四月提綱》,領導布爾什維克黨確定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路線,贏得了人民的支持,取得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并在通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鞏固了蘇維埃政權后,實施了新經濟政策,以社會主義方式清除了資本主義模式下沒有清除的俄國現代化的阻礙,使各行各業得到快速恢復和發展;提出了被稱為“第二個黨綱”的國家電氣化計劃。從1922年12月到1923年3月,列寧在與病魔作斗爭的同時,斷斷續續口授了一批重要的信件和文章,對黨的歷史經驗,特別是十月革命后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和教訓進行了總結。1924年1月21日,列寧逝世。
3.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
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出生于湖南湘潭一個農民家庭,1918年,毛澤東第一次到北京,結識了北大圖書館主任李大釗,開始了解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1921年,參加了中共一大,成為中共的創建者之一。大革命期間,毛澤東提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大革命失敗后,他從理論和實踐上探索出中國革命的唯一正確的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1935年的遵義會議上,他成為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人物。延安時期,毛澤東領導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寫成哲學著作《矛盾論》和《實踐論》,系統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領導了延安整風,毛澤東思想成熟,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毛澤東思想被定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抗戰勝利后,毛澤東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指揮人民軍隊迅速推翻了國民黨政府,建立了新中國。在領導人民恢復了經濟,鞏固了政權以后,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1956年的《論十大關系》標志著毛澤東對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形成了初步的系統的思路。1957年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中提出要正確區分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1958年他發動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探索中國建設道路過程中的一次嚴重失誤,特別是他在晚年發動的“文化大革命”運動更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一次嚴重曲折,給黨和國家贊成了巨大的損失。但他所犯的錯誤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所犯的錯誤,他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功績遠遠大于他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