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產階級革命家
材料一 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問題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
——鄧小平1985年10月《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 為什么一談市場就說是資本主義,只有計劃才是社會主義嗎?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嘛。只要對發展生產力有好處,就可以利用。它為社會主義服務,就是社會主義的;為資本主義服務,就是資本主義的。
——鄧小平1987年2月《計劃和市場都是發展生產力的方法》
材料三 我們必須從理論上搞懂,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區分不在于計劃還是市場這樣的問題。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經濟,資本主義也有計劃經濟。
——鄧小平1990年12月《善于利用時機解決發展問題》
材料四 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消滅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鄧小平1992年南巡講話
請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比較材料三和材料四,材料一、二闡述的基本思想有何發展?說明了什么問題?
(3)鄧小平的言論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方針是否一致?為什么?對此你有何認識?
三、問答題
23. 簡述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的內容。
24.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社會主義道路問題上有哪些成功的探索?
第五專題鞏固練習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d a c d d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a b c c c b a d
解析
11. 答案為a 本題主要考查再認再現歷史現象和理解能力,通過比較新經濟政策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在農業方面的共同點,加深對這兩種政策的認識,同時也暗含著對這兩種政策的評價。新經濟政策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教材中的重點,在教學中,一般都對這兩者的不同點進行比較。強調這種不同點很重要,但如果過分側重,甚至完全忽略了它們之間的共同之處,就會形成一種片面的不正確的印象,似乎它們之間是完全割裂的,沒有一點聯系,這與事實是不相符的。從另一個角度說,一個政府政策的連貫性是一種客觀存在,也是判斷其性質所依據的一個方面。學會這一點,對認識歷史現象不無裨益。這正是本題的立意所在。題目中的b、c兩項比較容易排除;這道題對今后的歷史教學的意義在于,不僅僅要注意順向思維,更要注意逆向思維,要活躍思維,不要束縛思維。
19. 答案為a 這是一道能力要求較高,難度也稍大一些的題目。題目設置的情境比較新穎,是教材中沒有表述的,對于學生來說,靠記憶是不行的,必須調動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出正確答案。正確的選項必須滿足對問題涵蓋最全面和解釋最深刻這兩個條件。選項b涉及的工作重心的轉移,本身具有革命的含義,“革命”本身就是大的轉變,但是改革的內容遠遠超出工作重心的轉移,在轉移完成后,改革還要長期進行下去;選項c和d都只濉了改革的某一個方面,而不是對改革的全面敘述。從正面看,改革開放就是要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因素,解放生產力,它是一場社會經濟領域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