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
第六章 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
第三節 文學藝術
教案
教學目的
一、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
蘇聯的社會主義文學和蘇聯藝術的顯著成就;西方的現實主義文學和現代主義文學的特點;通俗音樂;電影;亞非拉美文學的崛起。
二、要求學生認識
1.認識十月革命以后,蘇聯的許多優秀作品,展示了社會主義文學的風采,享譽世界。
2.認識繼承和發展人類優秀文化成果,是時代發展的要求。
三、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
1.通過引導學生認識現代文學藝術是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學藝術的發展更加反映出時代特征,又影響和作用于社會。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對“解凍文學”、現代主義文學、通俗音樂等歷史資料進行分析,形成現代文學藝術的正確概念。
3.通過分析蘇聯文藝、西方文藝、亞非拉美文學相關內容的聯系與區別,提高學生全面分析、評價歷史事物的能力。
重點、難點
本節的重點: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西方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和亞非拉美文學。
本節的難點:50~80年代的蘇聯文學和對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理解與評價。
教學設備
利用投影儀等電教工具,有條件的學校可利用多媒體教學。
教學要點
一、蘇聯的文學藝術
1.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
2.“解凍文學”
3.60—80年代的文學
4.蘇聯藝術的顯著成就
二、西方的文學藝術
1.現代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及代表作品
2.現代主義文學、藝術
3.通俗音樂
4.電影
三、亞非拉美的文學
1.亞洲和非洲的民族主義文學
2.拉美的“魔幻現實主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提問:“現代世界上存在哪三種類型的文化?”學生回答:有資本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文化和民族主義文化三種類型。由此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
一、蘇聯的文學藝術
1.蘇聯文學
蘇聯文學泛指同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成熟階段相聯系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前的無產階級文學和十月革命后蘇維埃政權時代的文學。狹指蘇聯時代的文學,或稱“蘇維埃文學”。請同學閱讀課文后,按照時間段,整理蘇聯文學的概況。教師可用如下圖表講解。
20世紀上半期 赫魯曉夫時期 勃列日涅夫和戈爾巴喬夫時期
蘇聯文學生機勃勃。高爾基的《母親》等作品,奠定了社會主義文學的基礎。十月革命后,出現了大批反映蘇聯社會巨大變革的優秀作品,享有世界聲譽。 文學界提出了“寫真實的生活”等口號。文壇局面既活躍,又相當混亂。作家愛倫堡的小說《解凍》反響很大,被西方稱為“解凍文學”。 勃列日涅夫時期文藝思潮日趨平穩和消沉。戈爾巴喬夫時期,蘇聯文藝作品的審查制度被打破,一些過去被禁止的文學作品大量發表,造成人們思想上的混亂。
2.蘇聯藝術的顯著成就
可以簡單介紹一些蘇聯的一些著名的影片、音樂、舞蹈。有條件的學校可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
了解了蘇聯的文學之后,我們再來看看西方的文學藝術。
二、西方的文學藝術
1.現代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及其作品
請學生閱讀課文后把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列表。
國別 作家姓名 代表作品 特點
英國 蕭伯納 《蘋果車》
法國 羅曼•羅蘭 《約翰•克里斯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