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1)原因:國家基本實現統一;國民政府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第一,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很快實現全國的基本統一。雖不同性質的戰爭接連不斷,相對而言仍屬小規模的局部戰爭,對民族工業的破壞不很嚴重。
第二,國民政府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鼓勵發展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民族工業得到國民政府的支持。
(2)表現:
①工業部門增多:傳統的棉紡織業和面粉業;新興工業部門如化學工業、橡膠工業都有較大發展。
②產品出口國外:制成的堿出口日本和朝鮮半島。
③國民生產總值增長:1935~1936年,年增長8.86%,增長速度創歷史最高紀錄。
※1936年民族資本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已經占據主導地位,不僅超過了官僚資本,而且超過了外國資本。1935~1936年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創歷史最高紀錄,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強的經濟侵略,為抗日戰爭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2、日益萎縮:(1937~1945年)
(1)原因:
①在淪陷區日軍的摧毀和吞并;
②在國統區國民政府強化對經濟的全面統治;
③官僚資本壟斷經濟命脈,壓制民族工業牟取暴利。
(2)表現:
淪陷區:來不及內遷的民族企業被日軍所毀或吞并。在華北日本將中國民族企業整個吞并。
國統區:國民政府壓榨民族企業,官僚資本迅速膨脹,民族資本日益萎縮。
3、陷入絕境(1946~1949年)
(1)原因:美國的經濟掠奪;官僚資本的擠壓;苛捐雜稅,通貨膨脹;
(2)表現: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紛紛倒閉破產。
【本課小結】
扼要回顧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歷程,進而啟導學生探究影響其發展的因素,最后分析其歷史地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對近代中國歷史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教后反思】
本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發言很積極,很踴躍,這說明開放性的問題情景的設置,充分調動了學生研究、探討歷史問題的積極性,也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本課小結】扼要回顧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歷程,進而啟導學生探究影響其發展的因素,最后分析其歷史地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對近代中國歷史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作業】影響民族工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1) 不利因素: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環境是最大阻礙。②先天不足,自它產生之日起就缺乏資本、人才、技術、市場等,受重農抑商政策的束縛。③后天畸形,地區分布以東南沿海為主,工業結構以輕工業為主,始終沒有建立起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④戰爭和革命不斷,政局長期動蕩。⑤不平等條約直接地打擊了民族工業,如《馬關條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等規定外商可以在中國設廠,洋貨在中國盛銷。⑥外國資本主義侵略、本國封建主義、官僚資本的統治,是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三座大山。
(2)有利因素:
①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
(西方列強的侵略)在給中華民族帶來沉重災難的同時,也不斷地沖擊著中國社會的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分解著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客觀為民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某些條件和可能
②清末至民國政府鼓勵興辦實業。
(歷屆政府的扶植)由于時代潮流的沖擊和鞏固統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國歷屆政府都鼓勵興辦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