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復蘇教案
專題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二 人性的復蘇
導入新課
(板書:人)
師:今天和大家探討一個關于人的話題。請看著名哲學家呂秀才為大家表演的一段情景劇。
(播放《武林外傳》視頻)
師:呂秀才給我們出了一個難題。 “人和宇宙有必然的聯系嗎?是世界選擇了我,還是我選擇了世界?”這個問題不僅精神錯亂的姬無命無法解決,恐怕在座各位也是束手無策。what shall we do?坐而思不如起而行,讓我們一起出發去尋找答案吧!有句話說得好:just do it!let’s go.
(幻燈:歐洲人性之旅)
師: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參加了歐洲人性之旅,希望可以找到問題的答案。我們的第一站來到了素有“歐洲人的精神家園”之稱的古希臘。這兒的哲學家一抓一大把,應該有人能解答我們的問題吧!問:“您怎么看待人和宇宙的關系?”
訪問普羅塔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人的感覺是世界的標準!
訪問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人的道德才是絕對的標準!
師:從訪談中我們看出古希臘的學者們把人看作是世界的中心,人取代了神的地位。歐洲的人文精神從此產生了。
(出示幻燈古希臘 人文精神的起源)
師:偏聽則暗,兼聽則明。還有沒有其他的答案呢?到下一站去看看吧!
順著時間的長河,我們來到了中世紀。面對我們提出的問題,主教說:人到世上是來贖罪的,必須控制自己的所有欲望,才能上天堂。人間是痛苦的,只有天堂才是幸福的所在。不許享受!不許思考!不許哭!不許笑!否則就等著下地獄吧!這樣有多痛苦?我們來實驗一下。
(生同桌兩人面對面,不許有表情,持續十秒)
師:感覺如何?
生答。
師:我們才憋了十秒就憋不住了,歐洲人可是忍了好幾百年呢!他們的人性被壓抑得快要窒息了。人不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淪為神的奴隸。
(出示幻燈中世紀 人性被壓抑)
師:經過剛才的體驗我們知道,壓抑人性是很痛苦的,也是壓不住的。它就像石頭下面的草,遲早會把石頭頂翻過去。沿著中世紀黑暗的長廊向前走,果然,在14—17世紀我們看到光明取代了黑暗。這是誰發出的光芒?
生:文藝復興、宗教改革。
師:為什么它能發出光芒。
生:人文主義、復蘇人性、重視人等。
師:是的,正是通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人再次得到了重視,人性得到了復蘇,人文主義產生了。
(出示幻燈 14—17世紀人性復蘇—人文主義)
(板書:人文主義 )
講授新課
師:我們進入旅行的第三站,主題:人文主義?墒堑侥娜ふ胰宋闹髁x的蹤跡,怎么找呢?請一位導游給我們介紹一下吧!
(生讀課標點擊)
師:謝謝你的介紹。為了方便旅行,咱們把導游說的概況整理一下,方便咱們按圖索驥。
(師生共同完成教材梳理)
師:按照這個圖,咱們得先去哪兒?
生:意大利、文藝復興。
師:好的,目標:文藝復興,路線:從意大利到英國。出發!
(幻燈:文藝復興)
師:文藝復興,顧名思義,有無數的文藝作品可以欣賞,這回我們可以大飽眼福了!從剛才導游的介紹里,我們知道意大利有文學三杰、美術三杰。聽說薄伽丘的《十日談》是其中的代表作。咱們找來讀一讀吧!請看學案。
(板書:文藝復興 文學)
(學生分三組,讀《十日談》故事,說出每一個故事中人的特征。)
一.第二天第四則 追求財富,不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