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工業社會的來臨
第三單元 工業社會的來臨
第9課 英國工業革命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識:
知道工業革命發生的時間與背景,知道機器的發明與改進的相關史實。
理解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原因,理解工業革命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
2、技能:
運用地圖分析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概況。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工業革命前后倫敦市區圖的比較,繼續學習從圖片資料中提取有效的歷史信息的方法。通過整理從網絡搜集的世博會資料,學習去偽存真、篩選歷史資料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了解大機器生產所帶來的生產力飛躍,使學生為人類新的文明進步而感到振奮,激發勇于創新的意識。
通過對工業革命消極影響的分析,引發學生對歷史現象的辯證思考。
二、重點難點
重點:英國工業革命
難點:英國工業革命爆發的原因及其影響。
三、教學過程
試列舉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進程及其影響
恩格斯曾說:“當革命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的但威力并不因此減弱的變革”。這次變革就是工業革命。
第9課 英國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是指用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轉變的過程。
一、工業革命的孕育
請大家閱讀本目,歸納工業革命率先發生在英國的前提和條件。
(1)資產階級政權的確立成為英國工業革命的政治前提。
1689年《權利法案》所建立的君主立憲政府積極推行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政策,鼓勵發展國內外貿易,降低原料進口稅;通過實施《壟斷法》,保護專利權,激勵創新等,為工業革命的到來提供了政治前提。當時無論英國上層還是中下層商人及手工業者,都積極致力于經濟發展。而與此同時,法國正在準備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美國正為獨立而斗爭。
(2)條件
a、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成為工業革命強大的經濟驅動力(根本原因)
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不斷擴大的商品市場需求,“工場手工業已經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到18世紀中期,英國打敗了法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殖民國家。由于英國國內外市場擴大了,商品銷售量隨之增加了。國內外市場的迅速擴大,推動了對工場手工業的技術改造。由于手工技術限制了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產品數量的迅速增長,一場生產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b、圈地運動為英國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使圈地運動盛行。成千上萬的農民喪失了生產資料,成為雇傭勞動者。
c、海外殖民和奴隸貿易在積累資本、開辟國外市場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英國通過海外貿易、殖民掠奪和奴隸貿易積累了大量的資本。通過三次英荷戰爭、歐洲“七年戰爭”,英國的海上和殖民霸權最終確立下來。英國的出口貿易和海運業迅速發展。1750年的出口額是16xx年的6.3倍。18世紀,英國又是世界最大的奴隸貿易國。英國對愛爾蘭、印度、北美、西印度群島等殖民地進行殘酷的掠奪,使財富源源不斷流入國內。豐富的資本成為英國得以進行工業革命的基本條件之一。殖民擴張為英國拓展了廣闊的海外市場和原料產地。
d、自然科學的發展和發達的工場手工業為英國工業革命提供了文化知識條件和技術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