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2課《古代手工業的進步》教案
【重點講解】簡要分析古代中國重要的手工業部門及其重大成果
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是社會發展的終極動力,古代手工業是原始社會晚期,隨著第二次社會大分工脫離農業,形成的獨立生產部門。農業、手工業生產是文明發展的基礎,中華文明在農業生產上長期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和原始農業一樣,我國的原始手工業生產也是歷史悠久,素稱發達的。我國古代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為社會提供了發展的物質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成為社會結構變化的根本原因。中國古代以冶金技術、制瓷業和絲織業為代表的手工業生產歷史悠久、技術高超、工藝精湛、質量優良,長期居于世界前列。
一、技術高超的冶金業
1.冶銅技術:我國的青銅鑄造主要是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期,其中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
2.冶鐵與煉鐵的技術
整體情況:中國使用鐵器是從春秋時期開始的。戰國時期農具逐步推廣,到漢代已取代木、石和青銅農具,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生產的發展。
冶鐵與煉鐵技術發展的主要史實:戰國后期,中國已能制造鋼劍,當時人們發明的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比歐洲早兩千年以上;西漢時期開始使用煤作為冶鐵原料,發明并推廣了淬火技術和低溫煉鋼技術;東漢時期,杜詩發明水排,用水力鼓風冶鐵,使我國的冶鐵水平長期領先于世界;魏晉南北朝發明了灌鋼法,使鋼的產量和質量大大提高;16世紀以前,中國的煉鋼技術一直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二、享譽世界的制瓷業
1.瓷器的發明和制瓷業的發展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開始燒制陶器,這是制瓷業的起源。商代工匠們在燒制陶器的實踐中,不斷改進原料的選擇和處理,提高燒成的溫度和施釉技術,燒制出了原始的瓷器。
東漢時期,瓷器的生產技術達到成熟階段。早期生產出的是青瓷,后來又生產出了白瓷;唐朝時期,出現了南青北白兩大系統,邢州的白瓷、越州的青瓷非常著名,還出現了聞名于世界的唐三彩;兩宋時期,我國的制瓷技術大放異彩,瓷窯遍布全國各地,涌現出了一批名窯,著名的江西景德鎮瓷窯,到元朝發展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
2.明清時期景德鎮的制瓷業和制瓷技藝
明清時期,著名的瓷器產地很多,其中景德鎮是我國著名的“瓷都”。“至精精美的瓷器,莫不長于景德鎮”。景德鎮成為全國“瓷都”的表現有:鎮上有許多專為皇室貴族燒制瓷器的官窯,還有大量為滿足百姓需要而生產的民窯;官窯燒制的瓷器質量最好,尤以宣德年間的青花瓷最佳,“開一代未有之奇”;明朝中后期,又在青花瓷的基礎上,燒制出多種彩瓷,其中的五彩瓷,色彩絢麗,圖案裝飾內容豐富,寓意吉祥的占多數,“畫必有意,意必吉祥”;清朝時期,發明了琺瑯彩,色彩鮮艷,效果如同油畫。
三、異彩紛呈的絲織業
1.古老的“絲綢之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綢的國家。約在四五千年以前,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都已出現了絲綢的生產;秦漢以后我國蠶業絲織進入興旺時期,絲綢之路開通后,絲綢外銷的數量大增,促進了絲織業的迅速發展;隋唐時期,我國的絲織業水平更高,絲織品種類更多,對外銷售也更廣。在絲綢之路沿線,有許多漢唐絲織品出土。中國的絲織品,深受亞、非、歐各國人民的喜愛。古代西方一直稱中國為“塞里斯”,就是“絲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