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美術
這兩個問題的理解有助于同學們對貝多芬的音樂的更好欣賞。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4本目內容的第三自然段。
誰來回答一下時代背景?教材p74第三自然段:貝多芬生逢啟蒙與革命的時代,深受啟蒙思想的影響,終生追求進步和自由,具有強烈的反抗封建與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
誰來回答一下貝多芬音樂的藝術特征?教材p74第三自然段:其作品構思廣闊,形式宏大,洋溢著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氣息,蘊涵著深沉的哲理。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對交響曲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他將聲樂與器樂結合,開創(chuàng)了交響曲的新形式。他成功地賦予器樂反映社會重大題材的使命,并調動一切音樂表現手段來為這個使命服務。
再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4本目內容的上面文字閱讀框的貝多芬的第二段名言: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了解我的音樂,誰便能超越常人無以擺脫的苦難。
二、印象派繪畫與音樂
貝多芬的音樂具有剛健之風,這與時代賦予他的追求民主與自由的革命精神有關。印象派繪畫與音樂產生的首要原因也與其時代密切相關。
板書:1.背景
教材上對印象派繪畫與音樂的背景介紹中,并沒有提到當時的社會狀況。你能結合已學知識作一簡要分析嗎?
19世紀的歐洲正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興資產階級對舊制度、舊傳統進行著猛烈地抨擊。而藝術中的天才們也用一種具有相當自覺意識的批判眼光來看待前代的藝術,用越來越富有挑戰(zhàn)性的姿態(tài)面向傳統。于是,他們用藝術上的創(chuàng)新來契合時代的精神。這就是當時的社會背景。
教材上雖沒有提到印象派繪畫與音樂產生的社會背景,卻介紹了其它一些原因。你能分析出來嗎?
科技的進步,如繪畫中光學理論和實踐,音樂中樂器的革新。
藝術家的個人創(chuàng)造。
前代藝術的積累。……
下面我們來看印象派繪畫。
板書:2.印象派繪畫
先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5文字閱讀框《印象派的由來》。
印象派的精髓之處就是反對傳統的固定理論與模式,力求創(chuàng)新與突破。那么,印象派繪畫有著怎樣的藝術特色及追求呢?教材p75第一自然段:他們直接描繪陽光下的物象,追求強烈的個人感受,根據自己眼睛的觀察和感受,來表現微妙的色彩變化。
為了加深對印象派繪畫的理解,請同學們參照閱讀教材p75本目內容的第二自然段小字。
印象派繪畫的代表人物是誰呢?法國畫家莫奈。
莫奈的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組畫《干草堆》《魯昂大教堂》等。請同學們看地圖冊p40的相關圖片及說明文字。
從印象派繪畫我們來學習印象派音樂。
板書:3.印象派音樂
先請同學們從教材中找到體現印象派音樂藝術特色的相關語句。
提示:教材p75本目內容的倒數第三自然段:一些音樂家在創(chuàng)作中強調聲音的響度和音色,主張用它們取代傳統音樂中的調式與和聲體系,認為音樂只能提供一種暗示或心境。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5本目內容的倒數第二自然段小字,以加深對上述藝術特色的理解。
印象派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國作曲家德彪西。其代表作品是1892年創(chuàng)作的《牧神午后•前奏曲》。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4藍底文字閱讀框,以及教材p76第一自然段小字以加強對德彪西作品的理解。
我們從前面的學習中了解了印象派興起的背景,以及印象派繪畫和音樂的大致情況,教材在p76本目內容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又介紹了印象派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