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罪惡的見證——戈雷島》備課資料
——馬克思《資本論》)
4、影響:直接造成了非洲勞動力的急劇減少,成為此后非洲長期得不到發展的重要原因。
(引用材料設問:“運到美洲的黑奴,在種植園主或礦山主的非人待遇下,有1/3的黑人在移居的頭三年死去,大多數人活不到xx年。每運到美洲1個奴隸,要有5個奴隸死在追捕和販運途中。在長達4xx年奴隸貿易中,估計從非洲運到美洲的奴隸大約為1200萬—3000萬。整個非洲大陸因奴隸貿易損失的人口至少有1億多,相當于18xx年非洲的人口總數。”
思考:奴隸貿易給非洲發展帶來哪些惡劣影響?)
二、概況:“奴隸貿易的集散地”
(切入:引用兩幅戈雷島的圖片進行今昔對比,讓學生掀起情感波瀾)
1、原因:突出的地理優勢成就了戈雷島奴隸貿易中轉站的角色。
(引用兩幅衛星航拍照片顯示戈雷島的相對地理位置,突出其地理優勢。)
2、歷史:曾經占領過該島的殖民國家:葡萄牙、荷蘭、法國、英國,到19世紀完全為法國所占領,一直持續到1960年塞內加爾獨立為止。
(引用現今島上殘存的殖民遺跡,由此掀開戈雷島的歷史)
三、罪證:奴隸堡
1、特征:島上最引人注目、最具有警世意義的建筑物,是荷蘭殖民者在18世紀時修建
(結合圖片簡要介紹奴隸堡關押、押解奴隸的情況)
2、“不歸之門” (引用圖片說明)
設問:奴隸堡下層“不歸之門”中的“不歸”二字有何蘊意?
(此處設計重在強化對學生的情感滲透,加強對奴隸命運的同情和對奴隸販子的痛恨)
一、 新生:“獨立”
(切入:引用電影《非洲黑奴》的宣傳海報,顯示奴隸起義的反抗浪潮)
1、概況:1960年,隨著塞內加爾獲得獨立,戈雷島也獲得了新生。
思考:我們現今紀念戈雷島有何意義?
(引用材料說明:“奴隸貿易在人類歷史上造成史無前例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災難,它滿足了美洲和歐洲的需要,榨干了整個非洲的血液,把非洲拒于文明之外。”
——美國黑人活動家杜波依斯
材料:塞內加爾政府表示,修復戈雷島的主要意圖之一,是想把它變成一個“通過對話、互諒、思想交流,實現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圣地”。
思考:應該如何理解塞內加爾政府修復戈雷島的意圖?)
(小結與延伸):回到課前話題:關于非洲發展的困境。我們不凡看看幾個事例。xx年7月2日,游行隊伍穿過英國愛丁堡街頭。當天,成千上萬的示威者在這里舉行了名為“讓貧困成為歷史”的大游行,在消滅非洲貧困問題上向即將在愛丁堡的格蘭伊格爾斯飯店舉行的八國集團首腦峰會施壓。(引用圖片輔助說明)在聯合國主持的第三屆世界反種族主義大會上,是否應對歷史上的奴隸貿易和殖民統治進行賠償成為焦點之一。非洲國家要求西方國家向過去遭受殖民統治的非洲國家進行“殖民賠償”。這個問題自會前醞釀時起,便成了美國及一些歐洲國家反對的一個焦點。大會發言中,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菲德爾-卡斯特羅仗義執言,為非洲人民的正義要求而大聲疾呼,不少與會國的代表也都紛紛表示同情和支持,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卻極力回避這一問題。非洲國家和人民該不該提出這一要求?整天將“人權”掛在嘴邊的西方國家又該怎樣對待這一要求?國際社會總該有個比較公正的說法。(引用圖片輔助說明關于“殖民賠償”的話題)綜上所述,非洲要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歷史遺留問題一日不解決,非洲長期發展一日不見曙光,人類要實現普遍人權和共同發展更將是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