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罪惡的見證——戈雷島》備課資料
【主板書】:背景 → 概況 →罪證 →新生
(奴隸貿易)(“集散地”)(奴隸堡)(獨立)
五、課后練習
1、西歐殖民者向美洲販入非洲黑奴的根本原因在于 (b)
a、美洲經濟發展,勞動力缺乏 b、販奴業能帶來巨額利潤
c、黑人體格健壯,善于勞動 d、資本主義制度血腥性所決定
2、戈雷島曾經被哪幾個殖民國家占領(d)
a、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 b、葡萄牙、荷蘭、英國、瑞典
c、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 d、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
3、結合課本知識以及當前非洲發展狀況,簡要談談奴隸貿易給非洲長遠發展帶來哪些惡劣影響?
六、資料匯編
1、戈雷島(island of gore)
1978年根據cⅵ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戈雷島瀕臨塞內加爾海岸,面向達喀爾,自十五至十九世紀,相繼被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占領,是非洲海岸最大的奴隸貿易中心。島上隱陋的奴隸居住區和裝飾華麗的奴隸貿易場所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得戈雷島的建筑極具特色。今天,戈雷島既是人類發掘研究的考古遺址,也是旅游勝地和自然保護區。
簡介:
戈雷島位于塞內加爾佛得角半島正南,是由隆起的玄武巖形成的山丘組成。長約900米,寬約300米。在島的北端是埃斯特雷要塞,南端則是堡壘。戈雷島是歐洲人在西非最早開拓的殖民點之一,18世紀末以前為大西洋上奴隸交易的中心之一,該島也因此而聞名遐邇。
戈雷是“良好的錨地”的意思。直到18xx年奴隸貿易才被廢除。這個小島先后受過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殖民者的殖民統治。據統計,曾有萬奴隸從這里被運走。
島上風景優美。1776年荷蘭殖民者在小島東部建起一座奴隸堡,有兩層樓房那么高。上層是殖民統治者的臥室,建有拱廊,鋪設地板。下層是被分隔開的許多小屋,小間僅長2.34米、寬2.28米,但要關押近20名奴隸。小屋有一暗道通向海邊。奴隸就是從這里被趕上船販賣到各地的。
1444年,葡萄牙人迪尼斯•迪亞士(dinis dias)到達該島,這塊非洲領土與歐洲首次建立了聯系。戈雷島成為漁夫的天下。戈雷島的第一個名字取自1481年在此建立教堂的葡萄牙人菲亞德帕爾馬,不過他從未將該島占為己有。15世紀中葉戈雷島被葡萄牙占領。
這個火山島的優越地理位置為歐洲人進入非洲提供了便利:它是奴隸船的理想交接站,躲避內陸襲擊的理想停留地,島上還有一眼清泉。直到1580年被西班牙搶走之前,戈雷島一直被葡萄牙占有。
沒過多久,荷蘭促使戈雷島擺脫西班牙的監護,接管了這塊本屬于葡萄牙的非洲領地。1627年,荷蘭首先在該島建立永久居民區。取消了小島的原有名稱,改稱戈雷島(戈雷港)。
荷蘭人修建了兩座要塞:奧蘭治要塞建于城中,拿騷要塞建在山坡上。50年后,法國占領戈雷島,直至塞內加爾獨立。其間有30年的時間,戈雷島被英國占領(1693年,1779~1783年,1800~1817年)。1677年,經過激烈的海戰,法軍元帥讓•德斯特雷從荷蘭手中搶走了戈雷島,兩座要塞被毀。重建后更名為圣米歇爾要塞(以前的奧蘭治要塞)和圣弗朗西絲要塞(以前的拿騷要塞)。1693年,岡比亞的一名英國官員破壞了要塞并占領了戈雷島,但只過了6個月,法軍反攻重占該島。66年后,即1758年,戈雷島重新落入英國之手。5年后根據1763年巴黎和約,戈雷島歸還法國。 1779年,首次發生黃熱病,根據政府命令,戈雷島上的要塞被夷為平地,改作單一貿易貨棧,居民疏散到圭亞那和圣路易斯。這樣,英國人不費吹灰之力重占戈雷島。直到1783年才按照凡爾賽條約歸還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