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罪惡的見證——戈雷島》備課資料
殖民者在長期販賣黑人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套一本萬利的“奴隸貿易制度”。他們販運奴隸一般都采取“主角航程”;販奴船滿載著“交換”奴隸用的槍枝彈藥和廉價消費品,從歐洲港口出發,航行到西非海岸,稱為出程;在西非海岸用貨品交換大批奴隸,然后橫渡大西洋,駛往美洲,稱為中程;在美洲用奴隸換取殖民地的原料和金銀,運回歐洲,稱為歸程。一次三角航程需要6個月,奴隸販子可以做三筆買賣,獲得100%到1000%的利潤。
在西非各港口,殖民者用木枷和鎖鏈鎖住搶來的奴隸,奴隸都被剝去了衣服,供奴隸販子像挑選牲口一樣挑選,被選中的奴隸就被火紅的烙鐵在身體上烙上標志,然后裝上販奴船。販奴船的艙板之間的高度不到半米,奴隸們只能席“地”而坐。奴隸販子為了多賺錢,總是超額一倍,甚至更多倍載運奴隸,把奴隸塞進船艙,使他們象“湯匙”一樣卷曲著身體,人挨人地擠在一塊。由于船艙擁擠、潮濕,空氣污濁,經常出現傳染病。患傳染病的奴隸往往被投入海里,活活淹死。1874年“戎號”販奴船一次就把132個患病的奴隸拋入大海。如果航行途中遇到風暴等惡劣天氣,延誤航期,致使船上淡水、食物不夠時,奴隸販子也會把部分奴隸拋入大海。
運到美洲的黑奴,在種植園主或礦山主的非人待遇下,有1/3的黑人在移居的頭三年死去,大多數人活不到xx年。每運到美洲1個奴隸,要有5個奴隸死在追捕和販運途中。在長達4xx年奴隸貿易中,估計從非洲運到美洲的奴隸大約為1200萬—3000萬。整個非洲大陸因奴隸貿易損失的人口至少有1億多,相當于18xx年非洲的人口總數。奴隸貿易使非洲大部分地方呈現一片荒涼景色,而歐洲奴隸販子卻從中賺了大量錢財,這客觀上加快了歐洲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的經濟繁榮,大批的黑人奴隸為美洲的開發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3、奴隸貿易的廢止
17、18世紀奴隸貿易即受到歐洲啟蒙運動的思想家j•洛克、c•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等人的譴責,教友派、福音派等宗教團體也紛紛批判其反宗教的野蠻性質。18世紀下半葉,在北美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反對奴隸貿易同廢除奴隸制度的呼吁匯合在一起,形成波瀾壯闊的廢奴運動。參加這個運動的人,有從人道主義出發的,但也有從經濟角度出發的。后者認為種植園努力頻繁暴動和過高的死亡率,給社會經濟帶來巨大的損失。
為了有效地制止奴隸貿易,英國派遣海軍在海上巡邏。19世紀30年代開始,英國又分別同歐洲主要的販奴國家,如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等簽署協定,規定對載有奴隸嫌疑船只可以攔截檢查,以懲罰從事奴隸貿易的商人。1862年,美國同意簽署這份協議。19世紀80年代,美洲輸入奴隸最多的古巴、巴西也宣布禁止奴隸貿易和解放奴隸的法令。在1885年柏林會議和1890年布魯塞爾國際會議上,西方國家又通過了反對奴隸貿易的總決議,這樣,長達4個世紀、使非洲遭受無法估量損失的世界性奴隸貿易才逐步被廢止。
4、資本原始積累
通過暴力使直接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由此使貨幣財富迅速集中于少數人手中的歷史過程。這個過程發生在資本及與之相適應的生產方式形成前的歷史階段,所以稱為“原始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