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復習學案
(5)新中國成立后:先后完成掃盲和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人民教育得到迅猛發展。90年代,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極大地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
四、易混易錯點辨析
例1.關于我國科技成就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20世紀70年代,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b.1965年,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在中國首次實現,開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
c.“神舟5號”飛船成功返回地面,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d.袁隆平選育出的雜交水稻被認為有助于解決未來世界性饑餓問題
答案:a
辨析:1970年,隨著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的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故答案為a。
例2.下列科技成果中,能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是( )
①秦山核電站和大亞灣核電站相繼建成
②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③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④雜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c
辨析: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上述科技成就從不同的領域服務著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如:④大大提高了中國的水稻產量;③加強了我國的國防;②增強了我國的科技實力;①核電將成為電力工業的主要能源。故答案為c。
例3.毛澤東說:“百家爭鳴是諸子百家,春秋戰國時代,有許多學說自由爭論,現在我們也需要這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范圍之內,各種學術思想,讓他們去說,不去干涉他們。在刊物上、報紙上可以說各種意見。”對此理解準確的是( )
a.在刊物上、報紙上可以自由討論
b.在學術問題上允許發表不同意見
c.在《憲法》范圍之內允許任何爭鳴意見
d.社會科學的爭鳴要在《憲法》范圍內
答案:b
辨析:本題屬最佳型選擇題,考查理解問題的能力。毛澤東的意思是學術探討古代就有榜樣,我們應學習。a項僅是列舉形式;c、d兩項是大前提,且學術一般不涉及政權政治問題,即使涉及也是言論方式的爭鳴,不是主觀目的,不是敵我矛盾。所以a、c、d三項沒有反映這段話的實質性問題。故答案為b。
例4.“文化大革命”中,“雙百”方針的貫徹受到了干擾和破壞,主要是由于( )
①把一些學術問題當作政治問題 ②把一些學術爭論說成是階級斗爭 ③“文革”中,八個“樣板戲”幾乎獨占了中國所有的藝術舞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研究也幾乎停止了 ④許多知識分子受到傷害,也妨礙了社會主義文化的正常發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答案:c
辨析:③④是結果和影響。題干問的是“原因”故答案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