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教學指導意見
說明
教學時可從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方面去歸納“貞觀之治”的主要表現,并從史實入手分析“貞觀之治”對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重大作用。
“玄武門之變”、“晚年的反省”二目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第三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康熙帝
基本要求
了解康熙帝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主要措施:平定三藩之亂和噶爾丹叛亂、統一中國臺灣、加強對西藏的管理、抗擊沙俄侵略等。增強維護和促進祖國統一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發展要求
評述康熙帝在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中的作用。
說明
教學時要史論結合,從具體的措施入手分析歷史人物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少年皇帝”一目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三、教學建議
本單元可分5課時教學。
1.教學過程中可聯系必修1專題一中的有關內容,使學生更好地把握上述歷史人物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教學中可對上述三位重要帝王作比較分析,尋找其共性和個性,讓學生感受這些歷史人物的非凡才智。教學中還可結合現實引導學生談談歷史的借鑒意義。
3.教學中可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有關的文字、圖片、影像等資料,創設生動的歷史情境,感受三位帝王所處的不同歷史時代,提高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4.維護、促進國家的統一是炎黃子孫的共同責任,這一單元的教學要培養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強其為中華民族的崛起作貢獻的使命感。
第二單元 東西方的先哲
一、課標內容
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觀點和政治主張,探討孔子在中國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2.簡述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跡,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認識其對世界思想文化的貢獻。
二、教學要求
第一課 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
基本要求
從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了解孔子的生平,知道孔子的基本思想觀點和政治主張:仁、禮、中庸。
發展要求
探討孔子在中國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說明
教學時應與必修3中“百家爭鳴”和“儒學的興起”的有關內容相聯系。
第二課 西方古典哲學的代表柏拉圖
說明
本課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第三課 古希臘文化的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
基本要求
知道亞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跡:師從柏拉圖、從事科學研究、教育亞歷山大、在雅典講學。感受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