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教學指導意見
說明
本課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三、教學建議
本單元可分3課時教學。
1.可以必修1、3中的相關知識導入,幫助學生回憶孫中山的重大活動和重要思想,為本單元第一課內容的學習作鋪墊。
2.可引導學生提煉“創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捍衛民主共和—促成國共合作”的線索,歸納孫中山的主要歷史活動。
3.運用相關文獻史料和歷史圖片等,結合教科書中的評價,幫助學生理解孫中山在20世紀中國社會巨變中的歷史作用。
4.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熏陶,如通過對孫中山百折不撓尋求救國之路等內容的教學,培養學生追求真理和人文精神的良好素質等。
5.可用列大事年表的方法,引導學生歸納甘地領導印度國民大會黨進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主要事跡,以形成歷史脈絡,并引導學生分析和感受甘地為印度民族獨立事業而貢獻一生的精神品質。
6.結合甘地的主張和實踐等內容,運用生動的歷史圖片資料等,幫助學生初步理解“非暴力不合作”的含義并作簡要的評價。
7.援引相關文獻史料,結合教科書的表述,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評價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中的歷史作用。
8.引導學生認識到亞洲各國對爭取獨立和富強道路的選擇是由本國的國情所決定的。
第五單元 無產階級革命家
一、課標內容
1.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和主要理論貢獻,體會其為創立馬克思主義學說而不懈奮斗的探索精神。
2.簡述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基本史實,認識其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面的貢獻。
3.了解毛澤東、鄧小平等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貢獻,認識其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創新精神。
二、教學要求
第一課 科學社會主義的奠基人馬克思
基本要求
了解馬克思的革命活動:創立“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改組正義者同盟、發表《共產黨宣言》、參加1848年歐洲革命、創建和領導第一國際等。知道馬克思的主要理論貢獻:創立馬克思主義學說—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體會馬克思為創立馬克思主義學說而不懈奮斗的精神和創新精神,堅定為人類進步事業作貢獻的人生理想。
發展要求
說明
教學本課時可聯系必修1專題八“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一課的有關內容,把馬克思的革命活動內容與理論貢獻內容結合起來認識馬克思對人類歷史發展的貢獻,還可以把本課內容與第二課內容整合起來進行學習。
“流亡中的貧困生活”一目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第二課 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恩格斯
基本要求
發展要求
說明
本課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第三課 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列寧
基本要求
簡述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基本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