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
2、出現民族大融合的原因
①政治因素:國家分裂或戰亂,民族遷徙、雜居加強了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如西晉時,北方五族為躲避戰亂大規模內遷。
②階級因素:統治者對各族人民殘酷的剝削壓迫或歧視,引起各族人民反抗,如西晉和前秦的民族壓迫。在反抗統治者的斗爭中各族人民加強了聯系,促進了融合。
③經濟因素:北方游牧民族進入中原或漢族拓展邊疆,加強了民族的交流,少數民族學習漢族先進文化,由游牧生活轉向農業生活,少數民族的封建化也促進了民族融合。
④統治者政策因素:諸葛亮開明的民族政策、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政策。
3、 民族融合的形式(途徑):
第一,民族遷徒、雜居相處和相互通婚。
第二,聯合斗爭。說到底是階級斗爭,各族人民聯合起來,共同反對統治者的剝削和壓迫,使民族聯系更加密切。
第三,友好交往。
第四,中央政權的開明的民族政策和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改革。唐代的民族政策,魏孝文帝的改革,大大加速了民族融合。
第五,“和親”、“冊封”促進民族融合。
第六,兼并戰爭,促進民族融合。春秋時在諸侯爭霸過程中,大國兼并小國,諸侯國逐漸減少,華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觸頻繁。
4、民族融合的意義
①開發了邊疆地區,拓展了疆域。
②促進了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傳播了漢族先進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③創造和豐富了民族文化。
④促進中華民族總體發展,加強了民族的認同感,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
專題練習】
1、(xx年廣東)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北魏建國后明顯保留了鮮卑的歷史傳統,繼續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則。永興五年(413),“徒二萬余家于大寧,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則。”
——據《魏書》卷三和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
【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詔均給天下田: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 ——《魏書》卷一百一十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處(2分)
(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經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還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3分)
(3)概括說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這一改革對后世的影響(4分)
2、(08江蘇)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陸)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歲,襲爵撫軍大將軍、平原王。……娶東徐州刺史博陵崔鑒女,鑒謂所親云:“平原王才度不惡,但恨其姓名殊為重復。”時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書》卷四十。
材料二 (遷都洛陽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違父背尊,跨據恒朔(今山西大同,內蒙古河套一帶)。……此小兒今日不滅,乃是國家之大禍……”乃廢為庶人。
——《魏書》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