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
專題三
[內容標準]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歸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
探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
[學習要求]
1.知道鮮卑族建立北魏政權和北魏統一黃河流域的史實。
2.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和社會矛盾的激化等。
3.認識到改革是緩解社會矛盾、改變國家面貌的必然選擇。
4.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分為兩個階段:馮太后主持下的改革和孝文帝親政后的改革。
5.歸納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習俗方面的主要內容。
6.體會北魏孝文帝勇于改革的決心和對先進文化的追慕之情。
7.簡要探討整頓吏治、推行均田制、改革社會習俗等措施的不同作用。
8.從北方經濟、民族關系和政治走向等方面探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
9.充分認識民族融合的作用,認同文化的“征服”力量。
[整體感知]
本專題主要討論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內容包括改革的背景、內容與歷史作用。要從少數民族發展的角度認識改革的背景與內容,從中華民族發展的角度認識改革的地位與作用。通過學習孝文帝不甘落后、勇于進取的精神,培養接受先進文化、與時俱進的優秀品德。
[知識清單]
一、勵精圖治的孝文帝改革
1.北魏政權的建立和統一黃河流域
北魏是源于我國東北的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權。386年拓跋部建立魏國,定都平城史稱北魏。北魏經兩代君主的苦心經營,迅速崛起,成為黃河流域實力最強的政權。最終于439年消滅其他割據政權,統一北方,結束北方歷時一百余年的分裂割據局面,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為各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刨造了有利條件。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公元439年北魏消滅其他割據政權,統一北方,結束北方割據狀態,創造了一個較為安定的社會環境,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為各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創造了有利條件。
(2)階級矛盾尖銳:在拓跋政權的統治下,政治黑暗,租調徭役極為繁重,官吏貪污,兵役繁重,人民不滿北魏的暴虐統治,不斷舉行起義。
(3)民族矛盾尖銳: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政策不僅使下層各族人民起義不斷,同時統治階級內部漢族地主與鮮卑族地主常常發生矛盾。
(4)孝文帝深刻意識到本民族及政權的落后性,堅定了他改變鮮卑舊俗、學習漢族先進文化的信念。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緩和民族對立和社會矛盾,發展生產,鞏固統治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
北魏孝文帝改革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孝文帝即位后,馮太后臨朝主持,重點是創建新制度.曾實行過均田制。
第二階段:馮太后死后,孝文帝親政,繼承其改革事業,進一步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習俗各方面推行新制。
(1)均田制:485年,孝文帝頒布均田法令,推行均田制。即按一定的標準將國家控制的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土地不得買賣,無主的荒地稱露田,這種土地因農戶年老身死不能耕種時則由政府收回。已經耕種過的土地稱桑田,農民終身不必交還,可以買賣。法令規定農民要承擔一定的徭役雜稅。
(2)整頓吏治:由官吏的政績好壞決定其任期,對貪贓枉法嚴懲不貸,實行俸祿制,由國家征收統一的租調、籌集祿銀,按品第高低發給官吏,不許官吏自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