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運動的新發展和列寧主義的誕生》復習教案
一、19世紀晚期歐美的工人運動
①19世紀70年代逐步走向高潮,罷工次數增多,規模擴大,影響最大的是1886年美國芝加哥工人爭取8小時工作日的“五一”大罷工。——階級基礎。
②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傳播;一批優秀的工人運動領導人和馬克思主義宣傳家迅速成長起來。——思想基礎。
③德國社會民主黨、法國工人黨、美國社會主義工黨等工人階級政黨和組織相繼建立。——組織基礎。
④馬克思、恩格斯對工人運動的關心和指導。——領導基礎(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逝世) 二、第二國際:1889-1914
(1)建立:
①1889年7月14日,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巴黎召開,通過每年慶祝“五一節”等決議。
②這次大會標志著第二國際的建立,它促進國際工人運動進一步發展。
(2)活動:
①第二國際通過了歷次代表大會的決議,給各國共產黨指出了行動方向。
②以列寧為首的馬克思主義派同第二國際內修正主義進行斗爭。
③“一戰爆發”后,第二國際內大多數政黨倒向本國政府一邊,支持帝國主義戰爭,1895年,恩格斯逝世,第二國際瓦解。三、列寧主義誕生
1、條件:
①19世紀70年代,俄國無產階級人數大大增加,開始成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階級基礎。
②80年代,普列漢諾夫開始在俄國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基礎。
③馬克思主義小組建立——組織基礎。
④20世紀初,列寧完成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準備工作。
2、俄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和列寧主義的誕生。(1898年,俄社會主義工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
①19xx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大會通過決議,把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寫入黨的綱領;大會選舉中央領導機構時,擁護列寧的一派占了多數。這次大會是俄國無產階級政黨建立的標志。
②領導機構: 布爾什維克;孟什維克
③從這時起,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的思想體系被稱為布爾什維主義,它的出現標志著列寧主義的誕生。
④19xx年,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在組織上正式決裂,成為俄國社會主義工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