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維新運動的興起
——譚嗣同《仁學》
材料三 天演者,西國格物家言也……以為天不可獨任,要貴人以持天……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國永存,而種族賴以不墜,是之謂與天爭勝。而人之爭天而勝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同歸天演。
——吳汝綸《天演論•序》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概括康有為變法思想有何特點?
(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譚嗣同、嚴復的維新變法主張有何異同?
高考演練
13.(xx年•寧夏文科綜合卷)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彼得為歐洲所擯,易裝游法,變政而遂霸大地。日本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視東方。此二國者,其始遭削弱與我同,其后的強盛與我異。聞日本地勢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條理尤詳,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湯志鈞編《康有為政論集》。
材料二 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納西歐模式,對俄國進行徹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團往德、荷、英考察,學習其政府管理模式和軍事技術,大量招募外國專家為俄國服務,對軍事、行政體制和生活方式等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期中,強制剪須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戲劇性一幕。在當時的俄國,大多數貴族飽食終日,往往懶洋洋地拖著長袍,留著被視為“上帝賜予的裝飾品”的大胡須,無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職人員外,一律禁止留須,他甚至親自將貴族的胡子剪掉,還在宴會上親自剪短貴族的舊式長袍,規定只穿西歐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歷克基在內的一些人的反對,幾經猶豫后,彼得將兒子處死。“在整個歷史上,幾乎沒有什么恩那個產生如此重大的個人影響……他通過各種方法急切地把一種新的文化強加于俄羅斯,從而為他的帝國確定了未來性質……由于他的努力,俄國顯然拜托了孤立的狀態……此后,俄國的歷史成為歐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編自(美)帕爾默等《近現代世界史》。
(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為的主要觀點。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維新的共同之處。
14.(xx年上海)一部英文著作的中譯本有一句話譯為:“康熙帝曾經閱讀鄭觀應的著作。”經核對,原文為:“em-peror kuang hsu had read the works of cheng kuang ying。”問題出在kuang hsu帝是誰。
回答問題:
(1)請寫出kuang hsu帝的正確譯名,并運用歷史知識說明理由。
(2)這是一部研究中國近代化的專著,它為什么會談到鄭觀應?
參考答案
基礎鞏固
1.d 早期維新思想是先進的中國人在民族危難形勢下,認識到洋務運動的弊端并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產物。
2.d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表現為政治運動、政治團體建立、領袖人物、組織宣傳等多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