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 主權在民的政治啟蒙教案
——伏爾泰《哲學通信》
請思考:這段話告訴我們伏爾泰主張哪些方面的自由?
答:……
投影:
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力。
——伏爾泰
從中我們可以歸納出伏爾泰思想主張,那就是——
(板書)思想主張:提倡自然權利學說。
投影:
太陽王路易十四
在位:4歲—77歲
世界上執(zhí)政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
問:君主的執(zhí)政時間如此之長,可能帶來什么后果?
答:……
投影:“當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個人之手,自由就不復存在。”
孟德斯鳩
主張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互相制約、平衡,防止濫用權力;
三權分立說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法國大革命中產生過深刻的影響。
(板書)思想主張:三權分立
首先實踐:美國1787年憲法,實行三權分立原則
中國體現:19xx年,中華民國成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體現了這一原則。
投影:美國聯邦政府結構示意圖。
投影:98年克林頓深陷彈劾風波。
在克林頓事件中,政治生活的透明性表現得異常突出。國會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可以任命一個獨立檢察官來調查。在原則上。獨立檢察官不服膺于任何政治黨派,以保持其公正和客觀。為了完成調查,獨立檢察官還得到了充足的財力支持。調查的結果不是秘密的,而是公開的。美國公眾可以通過包括因特網在內的各種傳播載體來了解克林頓事件的前前后后,甚至細致的過程。就這件事來說,政治生活實現其公共性。美國人又豈只是無聊于總統的性丑聞,他們糾纏不休的根子在于“總統對法律的不忠”——阻撓司法調查。美國人對克林頓事件的不依不饒,是他們護法的堅定和對法律的絕對忠誠,這才是法制得以維持的基石。這一系列的事件像是一場精彩的戲劇,一場只能在美國的制度框架中上演的戲劇。
投影:盧梭像。
巴黎有兩座著名的“墳”。一個是先賢祠,一個是榮軍院(埋葬拿破侖)。先賢祠(萬神殿)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qū),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圣殿。先賢祠內安葬著伏爾泰、盧梭、雨果、左拉、大仲馬、居里夫人、巴爾扎克等。至xx年11月,共有70位對法蘭西做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
投影:
墓道的頂端,有兩個對稱獨立的棺木。分別屬于伏爾泰和盧梭。他們是大革命的精神導師,地位崇高,因此享受到獨立安放的特殊待遇。雖然二人曾經是激烈爭論的“冤家”,死后倒也安靜地在此相對凝望。
盧梭一生的吶喊簡單而響亮:人生而平等!棺木是希臘神廟的造型,上面的浮雕甚是生動:對著外面一側是一扇將要關閉的門,不過從門縫里伸出一只臂膀,手擎火炬,分明暗含著“其人雖已歿,千載照前途”的意義。伏爾泰的棺木上寫著“他使人類懂得,精神應該是自由的”。他們兩位一個說平等,一個說自由,構成了資產階級理想的兩大基石。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103頁“人民主權的捍衛(wèi)者——盧梭”一目,歸納盧梭的思想主張。
答:……
(板書)思想主張:闡述“天賦人權”的主張,提出“社會契約論、主權在民”的口號。
投影:
自由引導人民
在十八世紀巴黎偏僻的東區(qū),聳立著一座巨大的城堡。在幽靜的環(huán)境與古跡的外表掩蓋下,不知有多少愛國反封建的志士屈死在它陰森晦暗的石窟牢房中,這就是法國封建專制統治者秘密囚禁政治犯的巴士底獄,是法國的國家監(jiān)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