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增殖
2、細胞分裂間期和細胞分裂期(鋪
墊觀察內容)
觀察現象及記錄結果
教師展示問題:分裂間期應該為分裂期準備什么物質才能使分裂后的細胞保持不變?
進一步提問:分裂期均分的主要物質是什么?
我們在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時,應著重觀察細胞的什么結構呢?(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教會學習方法)
學生思考回答:準備物質——dna和蛋白質
學生把注意力轉移到對染色體的知識講解上。
對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進行表揚,激
勵學生學習興趣。
知識鋪墊:多媒體展示,教師講解染色體、染色單體的知識。教師活動:展示有絲分裂的fiash 動畫,讓學生觀察各期的變化,思考除了可見的細胞形態變化外,相關遺傳物質數量的變化(假設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為2n, dna分子數為2n)
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空表格展示,引導學生將觀察的結果填入表格。
觀察動畫、描述細胞形態的變化、觀察dna、染色體及染色單體數目的變化。
學生口述觀察現象及觀察結果。
對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描
述能力及時評價,
并對學生觀察不到位及表述不清的地方及時糾正。
3、有絲分裂的意義。
師生共同總結: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由于染色體上有遺傳物質,因而在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于生物的遺傳有重要意義。
對師生的配合、學
生的合作進行正面評價,鼓
勵學生合作學習。
小結
教師多媒體展示,以一段連貫影片梳理并結束今天的內容。
學生觀看影片,對知識進行溫習。
評價學生觀看的態度。
七、小結與反思
本節課在教學實踐中效果是非常顯著的。由于根據教學內容的深淺不一,精心設計了多種師生互動模式: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自學,習題反饋;學生觀察,描述觀察現象;教師講述;影片回顧等,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課堂可見學生充分動腦思考、動嘴討論、動手比劃,一個學生的答錯,可以引來很多學生的質疑,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一目了然,課堂效率很高。是一節真正體現課改理念、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特別是能力培養的生物課。教師的教態和教學基本功,如:普通話、調節課堂氣氛能力、對學生的及時、有效的激勵評價,更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本節課存在的不足是:有些細節處理不夠好,比如:有一個學生回答正確后,教師沒有及時給予肯定,這樣可能致使其他同學也沒有及時得到明確的答案,同時鼓勵激發性的語言偏少,略顯單調。另外,課堂教學內容稍嫌過多,在有絲分裂過程的觀察描述過程中,給學生思考、整理、歸納的時間不充裕,學生回答得不是很好。如果將dna分子數、染色體數及染色單體數換成具體數字或者放到下一課時,教學任務會減輕,教學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