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教學設計
課題
《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第二課時
三
維
目
標
1、知識與技能:
①明確生物膜的化學組成和基本結構;
②理解細胞的生物膜系統的概念和作用;
③理解細胞的生物膜系統是一個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是緊密聯系的統一整體;
④了解生物膜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意義。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資料的閱讀和實際的問題的引導,培養學生分析和理解問題的能力,進而發展綜合的能力。
②利用圖片和教學動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讀圖能力,提高分析、類比歸納的學習方法。
③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知識,在生活中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應得到學生認同:細胞是一個基本的生命系統,其生命活動是通過各組成成分的協調配合完成的。讓學生體驗到科學研究離不開探索精神、理性思維和技術手段的結合。
②通過細胞內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系的學習,進一步明確結構與功能相同意的觀點以及事物之間純在普遍聯系的觀點。
③通過生物膜的研究成果的介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極力他們對生命科學知識要有不斷探索的精神,同時滲透sts思想。
④參與小組合作交流,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系;細胞的生物膜系統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系
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具備描述細胞中各種結構和功能的能力,知道細胞中哪些結構具有膜,能夠理解什么是分泌蛋白。并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這對于理解膜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系是很重要的。
課前準備
組織學生收集生物膜系統的應用;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細胞模型。
教學方法
多媒體演示、探究、小組討論、分析、質疑、總結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師生共同復習細胞結構
引導探究
資料分析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分析。
介紹關于尿毒癥的常識及常見治療方案。
與學生一起探討細胞中的哪些結構具有膜?這些結構具有什么功能?
進一步提出:這些膜結構在功能上有聯系嗎?
出示蠶的絲腺細胞中核糖體的存在形式與細胞不同時期的關系資料,引導學生分析說明的問題。
推測:分泌蛋白的合成可能與細胞中的哪些結構有關系呢?
如何來驗證你的推測?
提示:同位素標記法的原理。
展示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及現象,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依次呈現下列問題:
1、分泌蛋白在哪里合成的?
2、分泌蛋白從合成至分泌到細胞外,經過了哪些細胞器和細胞結構?
3、你認為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過程需要能量嗎?能量由哪里提供?
4、內質網與高爾基體、高爾基體與細胞膜之間是如何聯系的?你認為它們能夠聯系的物質基礎是什么?
介紹血液透析的方法,分析應用的原理。
交流得出結論:
雙層膜結構:線粒體、葉綠體、核膜
單層膜結構: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溶酶體、細胞膜
分析教師給出的資料,明確分泌蛋白是由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的。
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推測與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有關的細胞結構:核糖體、高爾基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