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生物教案 > 高中生物教案 > 高二生物教案 > 生物的個體發育(精選5篇)

生物的個體發育

發布時間:2022-11-06

生物的個體發育(精選5篇)

生物的個體發育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高等植物受精卵發育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的過程,理解個體發育的概念;了解從受精卵、囊胚、原腸胚至形成幼體的胚的發育過程;了解蛙胚后發育的主要特點;理解個體發育的一般概念。

  能力目標

  通過系統復習被子植物生活史及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綜合的學習能力;通過學習種子的形成有關內容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胚胎發育過程的觀察、思考,經過語言表述將思維外化,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和發育等內容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應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好學風;通過學習動物個體發育主要由遺傳物質決定,并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使學生樹立“事物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通過學習陸生脊椎動物羊膜的出現,培養進化論的思想以及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念。

  教學建議

  本節知識結構圖解

  重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1)植物胚的發育

  植物個體發育的過程的主線是,受精卵→胚→幼苗→成熟植株,這一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即胚的發育和胚后發育。胚后發育是從種子萌發開始,初中教材已介紹了這部分內容。教材著重從細胞水平介紹植物胚的發育過程,體現了高中生物教學的特點。植物胚的發育體現了發育的一般過程,即從受精卵開始,經過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形成植物幼體——胚。受精卵是個體發育起點,這是植物進化的胚胎學證據之一。

 。2)蛙胚的發育

  蛙個體發育過程包括胚的發育和胚后發育。對胚后發育學生有較多的感性認識,初中教材做了較詳實的介紹,但側重在個體(至多是器官)的水平;高中教材從細胞水平介紹胚的發育過程,揭示了動物個體從受精卵到幼體的結構變化,使學生對生命現象的認識更深刻、全面,也為學習生物進化的胚胎學證據打下了知識基礎。另外,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可介紹現代生殖工程技術,如試管嬰兒、克隆動物等,以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

  2.教學難點 :

  (1)被子植物個體發育的生活史

  由于學生缺乏有關生活史全面、系統的認識,因此,不清楚被子植物個體發育的時空概念,造成對本課新知識在理解上的困難。教師應安排一定時間復習初中的知識,掃清學習障礙,使學生對被子植物生活史有較系統的認識,并且培養其對知識的綜合能力。

 。2)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知識與有性生殖知識的關系

  教材僅介紹了高等動物生殖過程中的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而被子植物在這方面存在著特殊性(見小資料),教材卻缺乏相關的內容。比如,在教材有關于胚、胚乳細胞染色體數目的練習題,這就涉及到高等植物減數分裂、雙受精等內容,需要在教學中予以明確。

 。3)動物的個體發育與環境的關系

  對“個體發育主要受遺傳物質控制”的認識,由于學生遺傳學知識的不足,難以深刻、全面地理解;環境因素對個體發育影響很大,如環境污染對生物生殖發育的危害等,其中內在機理很難講清;個體發育過程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一結論比較抽象,需要結合具體實例說明。這些內容是理解基因型和表現型的關系(第五章)、生物與環境關系(第七章)的知識基礎。

  教法建議

  可采用討論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在復習被子植物的種子和果實形成的基礎上,重點討論胚的發育、胚乳的發育,最后小結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二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對蛙胚胎發育過程的圖解的觀察、分析、討論,學習高等動物胚胎發育的過程,并形成對生物個體發育的整體概念和認識。

  動物的個體發育歌訣

  受精卵分動植極,胚胎發育四時期,

  卵裂囊胚原腸胚,組織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內胚腺體呼消皮,

  中胚循環真脊骨,內臟外膜排生肌。

  蛙的原腸胚發育歌訣

  內胚兩道上肝胰,外胚表附神感器,

  中胚脊索和真皮,肌內瀉殖循環系。

 。ā皟傻郎稀笔亲罨镜南篮秃粑郎掀,肝和胰則是腺體的代表)

  教學設計方案

  引言:“開門見山”引入課題,在學習生物的生殖知識后,開始研究生物的發育。

  第二節 

  過渡:以被子植物為例學習植物的個體發育。

  一  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

  1.設問:被子植物通過種子繁殖,發育的起點是否是種子?

  利用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結構圖,討論下列問題:菜豆種子結構如何?玉米種子結構如何?兩者的主要區別在哪兒?種子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它由哪幾部分構成?

  引導學生復習種子的結構。明確種子最重要的結構——胚,已經是植物體的雛形。因此,種子不是發育的起點。

  2.設問:整個種子、胚從何而來?

  指出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出示桃子房壁和胚珠結構模式圖(圖3-7),討論下列問題:

  (1)胚珠位于哪兒?其結構如何?

 。2)胚珠內部結構中與生殖有關的細胞是哪些?

  (3)被子植物的受精是如何完成的?受精方式有何特點?

  復習被子植物子房和胚珠的結構、雙受精特點,了解種子和果實的形成過程。指出,子房是未發育的果實,胚珠是未發育的種子,如荷蘭豆、西瓜果實中含未成熟的種子。指出,胚珠在子房內,胚珠外有珠被,內有胚囊,胚囊中與生殖直接有關的是近珠孔處的卵細胞和中央的兩個極核。極核和卵細胞一樣是經過減數分裂形成的,所以都含有n條染色體。

  被子植物進行受精時,花粉管中的兩個精子分別與卵細胞和2個極核結合,形成受精卵(2n)和受精的極核(3n)。受精卵是植物個體發育的起點;受精卵將發育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珠被發育成種皮,整個胚珠發育成種子。

  3.通過表解方法總結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概況。

  第一階段:種子和果實的形成。

  第二階段:種子萌發成幼苗,長成成熟植株。被子植物個體發育過程:

  4.胚的發育。

  出示標本或掛圖,簡要介紹薺菜的分類學特點。

  出示薺菜胚的發育圖。指導學生認識胚珠的結構及受精卵、受精極核的位置,明確胚發育的場所;請學生根據圖解大致描述胚的發育過程(細胞分裂、分化),按下列表解總結:

  指出,胚的發育進行的是有絲分裂;球狀胚體細胞繼續分裂,細胞數目增多,同時形態和機能發生分化,形成胚根、胚芽、胚軸、子葉,這四部分組成胚。

  5.胚乳的發育。

  玉米、水稻、小麥等大多數單子葉植物種子有胚乳。結合教材玉米胚乳發育圖,讓學生描述胚乳發育過程,教師總結。

  指出,形成胚乳過程中進行有絲分裂;絕大多數雙子葉植物種子形成后胚乳被子葉吸收,絕大多數單子葉植物種子保留胚乳。

  另外,請學生考慮:胚的發育和胚乳的發育關系?胚乳發育先于胚的發育,有何生物學意義?胚乳為胚的發育提供營養。

  6.總結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提問并以圖解(圖3-8)的方式回顧被子植物“種子→種子”的過程。

  強調:①減數分裂發生的時間、部位;②植物開花、傳粉、受精的生殖特點;③受精卵是發育起點,發育成胚,胚珠發育成種子;④種子在適宜條件下萌發,通過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長成成熟植株,開花結實,繼續繁衍。

  二  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

  引言:直接引入課題。本課時研究動物的個體發育。以蛙為研究對象的理由是:蛙進行體外受精,受精卵在體外發育,受精卵外保護性結構較少,易于觀察和研究。

  1.通過下列問題的討論,介紹蛙的胚后發育(屬于變態發育)的特點。

 。1)青蛙是由什么變來的?

 。2)蝌蚪和青蛙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方面有哪些不同?

  (3)蝌蚪是怎樣發育為青蛙的?(早期蝌蚪用外鰓呼吸,后轉用內鰓呼吸;蝌蚪先生后肢,再出前肢;尾部逐步萎縮,開始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登陸為幼蛙,逐漸長為成蛙。)

  出示蛙個體發育過程的掛圖和青蛙生活史的浸制標本,指導學生進行觀察、討論。指出除表中列出的不同點外,蛙和蝌蚪在內部結構和生理功能上也存在差別,如蝌蚪的心臟一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環為單循環;蛙的心臟為兩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環為不完全雙循環等。

  生活環境

  呼吸

  四肢

  尾

  幼體(蝌蚪)

  水中

  鰓

  無

  有

  指出,蝌蚪具有魚類的特征,說明了兩棲類是由古代魚類進化而來的。

  2.通過提問“蝌蚪是從哪來的?”,引導學生得出“蝌蚪自受精卵發育而來”。小結蛙的個體發育過程:

  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包括胚的發育和胚后發育。胚的發育是指受精卵發育成幼體的過程;胚后發育是指由幼體從卵膜內孵化出來(卵生動物)或從母體生出來(胎生動物)并發育為成體的過程。如人在母體中的“十月懷胎”即胚的發育,分娩后的嬰兒進入胚后發育階段。因此,從出生之日起計算人的年齡并不科學,所謂“虛歲”更符合實際。

  3.按下列所示思路,利用蛙胚發育掛圖和模型,引導學生觀察、描述和討論,講解蛙胚發育過程和各個時期的特點。

  (1)在介紹蛙胚發育起點時,可先復習有關青蛙的生殖現象(抱對、受精、受精卵特征)。出示蛙卵模型,指導學生觀察上下部的區別。教師指出,由于顏色淺的一部分(植物極)含卵黃多、比重大,顏色深的一部分(動物極)含卵黃少、比重小,因此,在水中始終動物極朝上,植物極朝下。問:這有何生物學意義?(保護色、便于吸收大量的陽光,保證受精卵發育需要的溫度條件。)

  (2)指出卵裂是一種有絲分裂,細胞體積不增加。

  (3)囊胚的組成細胞沒有發生分化,這些細胞具有全能性。實驗胚胎學證明,將這些細胞進行物理性分離后,各自能發育成完整的胚胎。人的同卵雙生(即受精卵分裂為兩個,各自完成發育過程)的孿生嬰兒從性別、外貌等特征是一致的,也說明了早期分裂產生的子細胞還沒有分化,具有全能性。

  (4)囊胚經過動物極外包、植物極內陷,形成原腸腔和原腸胚。這個微觀的動態過程,僅憑借掛圖、模型、語言很難準確地表述出來,可用帶帽里的帽子或氣不足的皮球來演示。強調原腸胚后期內卷的動物極細胞,在外胚層和內胚層之間,形成了中胚層,這時胚體的細胞已發生分化,以后的胚胎發育是三胚層的進一步分化。

 。5)利用教材中的表解,講解三個胚層分別發育成哪些器官和組織。對于蛙胚發育的組織器官分化階段,外、中、內三個胚層分化成相應的器官、組織,學生在記憶上有一定困難。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可考慮由于外胚層、內胚層發育出的組織、器官種類少,指導學生先記住內、外胚層發育的組織、器官名稱,而其它的組織器官則由中胚層發育而來。

  4.展示爬行動物胚胎示意圖,引導學生分析認識羊膜卵的結構。

  5.講解蛙的胚后發育。并引導學生分析:由于蛙的個體發育在體外進行,因此受環境因素影響很大。目前,某些地區環境條件惡化,導致蛙的種類和數量急劇減少,還出現了五條、三條腿的畸形青蛙。

  6.小結個體發育的一般概念。在了解動物、植物個體發育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總結。

  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發育過程: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器官形成;發育方向決定于遺傳因素(內因)和環境因素(外因)的共同作用。

  板書提綱

  第二節 

  一  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

  被子植物個體發育過程:

  1.種子和果實的形成。

  2.胚的發育

  3.胚乳的發育

  4.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

  二  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

  蛙的個體發育過程:

  1.胚胎發育

  2.羊膜和羊膜卵

  3.胚后發育——變態發育

  4.小結

  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發育過程: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器官形成;發育方向決定于遺傳因素(內因)和環境因素(外因)的共同作用。

生物的個體發育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高等植物受精卵發育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的過程,理解個體發育的概念;了解從受精卵、囊胚、原腸胚至形成幼體的胚的發育過程;了解蛙胚后發育的主要特點;理解個體發育的一般概念。

  能力目標

  通過系統復習被子植物生活史及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綜合的學習能力;通過學習種子的形成有關內容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胚胎發育過程的觀察、思考,經過語言表述將思維外化,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和發育等內容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應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好學風;通過學習動物個體發育主要由遺傳物質決定,并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使學生樹立“事物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通過學習陸生脊椎動物羊膜的出現,培養進化論的思想以及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念。

  教學建議

  本節知識結構圖解

  重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1)植物胚的發育

  植物個體發育的過程的主線是,受精卵→胚→幼苗→成熟植株,這一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即胚的發育和胚后發育。胚后發育是從種子萌發開始,初中教材已介紹了這部分內容。教材著重從細胞水平介紹植物胚的發育過程,體現了高中生物教學的特點。植物胚的發育體現了發育的一般過程,即從受精卵開始,經過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形成植物幼體——胚。受精卵是個體發育起點,這是植物進化的胚胎學證據之一。

 。2)蛙胚的發育

  蛙個體發育過程包括胚的發育和胚后發育。對胚后發育學生有較多的感性認識,初中教材做了較詳實的介紹,但側重在個體(至多是器官)的水平;高中教材從細胞水平介紹胚的發育過程,揭示了動物個體從受精卵到幼體的結構變化,使學生對生命現象的認識更深刻、全面,也為學習生物進化的胚胎學證據打下了知識基礎。另外,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可介紹現代生殖工程技術,如試管嬰兒、克隆動物等,以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

  2.教學難點 :

  (1)被子植物個體發育的生活史

  由于學生缺乏有關生活史全面、系統的認識,因此,不清楚被子植物個體發育的時空概念,造成對本課新知識在理解上的困難。教師應安排一定時間復習初中的知識,掃清學習障礙,使學生對被子植物生活史有較系統的認識,并且培養其對知識的綜合能力。

 。2)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知識與有性生殖知識的關系

  教材僅介紹了高等動物生殖過程中的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而被子植物在這方面存在著特殊性(見小資料),教材卻缺乏相關的內容。比如,在教材有關于胚、胚乳細胞染色體數目的練習題,這就涉及到高等植物減數分裂、雙受精等內容,需要在教學中予以明確。

  (3)動物的個體發育與環境的關系

  對“個體發育主要受遺傳物質控制”的認識,由于學生遺傳學知識的不足,難以深刻、全面地理解;環境因素對個體發育影響很大,如環境污染對生物生殖發育的危害等,其中內在機理很難講清;個體發育過程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一結論比較抽象,需要結合具體實例說明。這些內容是理解基因型和表現型的關系(第五章)、生物與環境關系(第七章)的知識基礎。

  教法建議

  可采用討論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在復習被子植物的種子和果實形成的基礎上,重點討論胚的發育、胚乳的發育,最后小結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二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對蛙胚胎發育過程的圖解的觀察、分析、討論,學習高等動物胚胎發育的過程,并形成對生物個體發育的整體概念和認識。

  動物的個體發育歌訣

  受精卵分動植極,胚胎發育四時期,

  卵裂囊胚原腸胚,組織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內胚腺體呼消皮,

  中胚循環真脊骨,內臟外膜排生肌。

  蛙的原腸胚發育歌訣

  內胚兩道上肝胰,外胚表附神感器,

  中胚脊索和真皮,肌內瀉殖循環系。

 。ā皟傻郎稀笔亲罨镜南篮秃粑郎掀,肝和胰則是腺體的代表)

  教學設計方案

  引言:“開門見山”引入課題,在學習生物的生殖知識后,開始研究生物的發育。

  第二節 

  過渡:以被子植物為例學習植物的個體發育。

  一  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

  1.設問:被子植物通過種子繁殖,發育的起點是否是種子?

  利用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結構圖,討論下列問題:菜豆種子結構如何?玉米種子結構如何?兩者的主要區別在哪兒?種子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它由哪幾部分構成?

  引導學生復習種子的結構。明確種子最重要的結構——胚,已經是植物體的雛形。因此,種子不是發育的起點。

  2.設問:整個種子、胚從何而來?

  指出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出示桃子房壁和胚珠結構模式圖(圖3-7),討論下列問題:

 。1)胚珠位于哪兒?其結構如何?

  (2)胚珠內部結構中與生殖有關的細胞是哪些?

 。3)被子植物的受精是如何完成的?受精方式有何特點?

  復習被子植物子房和胚珠的結構、雙受精特點,了解種子和果實的形成過程。指出,子房是未發育的果實,胚珠是未發育的種子,如荷蘭豆、西瓜果實中含未成熟的種子。指出,胚珠在子房內,胚珠外有珠被,內有胚囊,胚囊中與生殖直接有關的是近珠孔處的卵細胞和中央的兩個極核。極核和卵細胞一樣是經過減數分裂形成的,所以都含有n條染色體。

  被子植物進行受精時,花粉管中的兩個精子分別與卵細胞和2個極核結合,形成受精卵(2n)和受精的極核(3n)。受精卵是植物個體發育的起點;受精卵將發育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珠被發育成種皮,整個胚珠發育成種子。

  3.通過表解方法總結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概況。

  第一階段:種子和果實的形成。

  第二階段:種子萌發成幼苗,長成成熟植株。被子植物個體發育過程:

  4.胚的發育。

  出示標本或掛圖,簡要介紹薺菜的分類學特點。

  出示薺菜胚的發育圖。指導學生認識胚珠的結構及受精卵、受精極核的位置,明確胚發育的場所;請學生根據圖解大致描述胚的發育過程(細胞分裂、分化),按下列表解總結:

  指出,胚的發育進行的是有絲分裂;球狀胚體細胞繼續分裂,細胞數目增多,同時形態和機能發生分化,形成胚根、胚芽、胚軸、子葉,這四部分組成胚。

  5.胚乳的發育。

  玉米、水稻、小麥等大多數單子葉植物種子有胚乳。結合教材玉米胚乳發育圖,讓學生描述胚乳發育過程,教師總結。

  指出,形成胚乳過程中進行有絲分裂;絕大多數雙子葉植物種子形成后胚乳被子葉吸收,絕大多數單子葉植物種子保留胚乳。

  另外,請學生考慮:胚的發育和胚乳的發育關系?胚乳發育先于胚的發育,有何生物學意義?胚乳為胚的發育提供營養。

  6.總結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提問并以圖解(圖3-8)的方式回顧被子植物“種子→種子”的過程。

  強調:①減數分裂發生的時間、部位;②植物開花、傳粉、受精的生殖特點;③受精卵是發育起點,發育成胚,胚珠發育成種子;④種子在適宜條件下萌發,通過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長成成熟植株,開花結實,繼續繁衍。

  二  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

  引言:直接引入課題。本課時研究動物的個體發育。以蛙為研究對象的理由是:蛙進行體外受精,受精卵在體外發育,受精卵外保護性結構較少,易于觀察和研究。

  1.通過下列問題的討論,介紹蛙的胚后發育(屬于變態發育)的特點。

  (1)青蛙是由什么變來的?

  (2)蝌蚪和青蛙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方面有哪些不同?

 。3)蝌蚪是怎樣發育為青蛙的?(早期蝌蚪用外鰓呼吸,后轉用內鰓呼吸;蝌蚪先生后肢,再出前肢;尾部逐步萎縮,開始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登陸為幼蛙,逐漸長為成蛙。)

  出示蛙個體發育過程的掛圖和青蛙生活史的浸制標本,指導學生進行觀察、討論。指出除表中列出的不同點外,蛙和蝌蚪在內部結構和生理功能上也存在差別,如蝌蚪的心臟一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環為單循環;蛙的心臟為兩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環為不完全雙循環等。

  生活環境

  呼吸

  四肢

  尾

  幼體(蝌蚪)

  水中

  鰓

  無

  有

  指出,蝌蚪具有魚類的特征,說明了兩棲類是由古代魚類進化而來的。

  2.通過提問“蝌蚪是從哪來的?”,引導學生得出“蝌蚪自受精卵發育而來”。小結蛙的個體發育過程:

  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包括胚的發育和胚后發育。胚的發育是指受精卵發育成幼體的過程;胚后發育是指由幼體從卵膜內孵化出來(卵生動物)或從母體生出來(胎生動物)并發育為成體的過程。如人在母體中的“十月懷胎”即胚的發育,分娩后的嬰兒進入胚后發育階段。因此,從出生之日起計算人的年齡并不科學,所謂“虛歲”更符合實際。

  3.按下列所示思路,利用蛙胚發育掛圖和模型,引導學生觀察、描述和討論,講解蛙胚發育過程和各個時期的特點。

  (1)在介紹蛙胚發育起點時,可先復習有關青蛙的生殖現象(抱對、受精、受精卵特征)。出示蛙卵模型,指導學生觀察上下部的區別。教師指出,由于顏色淺的一部分(植物極)含卵黃多、比重大,顏色深的一部分(動物極)含卵黃少、比重小,因此,在水中始終動物極朝上,植物極朝下。問:這有何生物學意義?(保護色、便于吸收大量的陽光,保證受精卵發育需要的溫度條件。)

 。2)指出卵裂是一種有絲分裂,細胞體積不增加。

  (3)囊胚的組成細胞沒有發生分化,這些細胞具有全能性。實驗胚胎學證明,將這些細胞進行物理性分離后,各自能發育成完整的胚胎。人的同卵雙生(即受精卵分裂為兩個,各自完成發育過程)的孿生嬰兒從性別、外貌等特征是一致的,也說明了早期分裂產生的子細胞還沒有分化,具有全能性。

  (4)囊胚經過動物極外包、植物極內陷,形成原腸腔和原腸胚。這個微觀的動態過程,僅憑借掛圖、模型、語言很難準確地表述出來,可用帶帽里的帽子或氣不足的皮球來演示。強調原腸胚后期內卷的動物極細胞,在外胚層和內胚層之間,形成了中胚層,這時胚體的細胞已發生分化,以后的胚胎發育是三胚層的進一步分化。

 。5)利用教材中的表解,講解三個胚層分別發育成哪些器官和組織。對于蛙胚發育的組織器官分化階段,外、中、內三個胚層分化成相應的器官、組織,學生在記憶上有一定困難。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可考慮由于外胚層、內胚層發育出的組織、器官種類少,指導學生先記住內、外胚層發育的組織、器官名稱,而其它的組織器官則由中胚層發育而來。

  4.展示爬行動物胚胎示意圖,引導學生分析認識羊膜卵的結構。

  5.講解蛙的胚后發育。并引導學生分析:由于蛙的個體發育在體外進行,因此受環境因素影響很大。目前,某些地區環境條件惡化,導致蛙的種類和數量急劇減少,還出現了五條、三條腿的畸形青蛙。

  6.小結個體發育的一般概念。在了解動物、植物個體發育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總結。

  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發育過程: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器官形成;發育方向決定于遺傳因素(內因)和環境因素(外因)的共同作用。

  板書提綱

  第二節 

  一  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

  被子植物個體發育過程:

  1.種子和果實的形成。

  2.胚的發育

  3.胚乳的發育

  4.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

  二  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

  蛙的個體發育過程:

  1.胚胎發育

  2.羊膜和羊膜卵

  3.胚后發育——變態發育

  4.小結

  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發育過程: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器官形成;發育方向決定于遺傳因素(內因)和環境因素(外因)的共同作用。

生物的個體發育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高等植物受精卵發育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的過程,理解個體發育的概念;了解從受精卵、囊胚、原腸胚至形成幼體的胚的發育過程;了解蛙胚后發育的主要特點;理解個體發育的一般概念。

  能力目標

  通過系統復習被子植物生活史及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綜合的學習能力;通過學習種子的形成有關內容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胚胎發育過程的觀察、思考,經過語言表述將思維外化,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和發育等內容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應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好學風;通過學習動物個體發育主要由遺傳物質決定,并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使學生樹立“事物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通過學習陸生脊椎動物羊膜的出現,培養進化論的思想以及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念。

  教學建議

  本節知識結構圖解

  重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1)植物胚的發育

  植物個體發育的過程的主線是,受精卵→胚→幼苗→成熟植株,這一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即胚的發育和胚后發育。胚后發育是從種子萌發開始,初中教材已介紹了這部分內容。教材著重從細胞水平介紹植物胚的發育過程,體現了高中生物教學的特點。植物胚的發育體現了發育的一般過程,即從受精卵開始,經過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形成植物幼體——胚。受精卵是個體發育起點,這是植物進化的胚胎學證據之一。

 。2)蛙胚的發育

  蛙個體發育過程包括胚的發育和胚后發育。對胚后發育學生有較多的感性認識,初中教材做了較詳實的介紹,但側重在個體(至多是器官)的水平;高中教材從細胞水平介紹胚的發育過程,揭示了動物個體從受精卵到幼體的結構變化,使學生對生命現象的認識更深刻、全面,也為學習生物進化的胚胎學證據打下了知識基礎。另外,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可介紹現代生殖工程技術,如試管嬰兒、克隆動物等,以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

  2.教學難點:

  (1)被子植物個體發育的生活史

  由于學生缺乏有關生活史全面、系統的認識,因此,不清楚被子植物個體發育的時空概念,造成對本課新知識在理解上的困難。教師應安排一定時間復習初中的知識,掃清學習障礙,使學生對被子植物生活史有較系統的認識,并且培養其對知識的綜合能力。

 。2)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知識與有性生殖知識的關系

  教材僅介紹了高等動物生殖過程中的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而被子植物在這方面存在著特殊性(見小資料),教材卻缺乏相關的內容。比如,在教材有關于胚、胚乳細胞染色體數目的練習題,這就涉及到高等植物減數分裂、雙受精等內容,需要在教學中予以明確。

 。3)動物的個體發育與環境的關系

  對“個體發育主要受遺傳物質控制”的認識,由于學生遺傳學知識的不足,難以深刻、全面地理解;環境因素對個體發育影響很大,如環境污染對生物生殖發育的危害等,其中內在機理很難講清;個體發育過程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一結論比較抽象,需要結合具體實例說明。這些內容是理解基因型和表現型的關系(第五章)、生物與環境關系(第七章)的知識基礎。

  教法建議

  可采用討論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在復習被子植物的種子和果實形成的基礎上,重點討論胚的發育、胚乳的發育,最后小結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二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對蛙胚胎發育過程的圖解的觀察、分析、討論,學習高等動物胚胎發育的過程,并形成對生物個體發育的整體概念和認識。

  動物的個體發育歌訣

  受精卵分動植極,胚胎發育四時期,

  卵裂囊胚原腸胚,組織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內胚腺體呼消皮,

  中胚循環真脊骨,內臟外膜排生肌。

  蛙的原腸胚發育歌訣

  內胚兩道上肝胰,外胚表附神感器,

  中胚脊索和真皮,肌內瀉殖循環系。

  (“兩道上”是最基本的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肝和胰則是腺體的代表)

  --方案

  引言:“開門見山”引入課題,在學習生物的生殖知識后,開始研究生物的發育。

  第二節  生物的個體發育

  過渡:以被子植物為例學習植物的個體發育。

  一  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

  1.設問:被子植物通過種子繁殖,發育的起點是否是種子?

  利用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結構圖,討論下列問題:菜豆種子結構如何?玉米種子結構如何?兩者的主要區別在哪兒?種子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它由哪幾部分構成?

  引導學生復習種子的結構。明確種子最重要的結構——胚,已經是植物體的雛形。因此,種子不是發育的起點。

  2.設問:整個種子、胚從何而來?

  指出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出示桃子房壁和胚珠結構模式圖(圖3-7),討論下列問題:

 。1)胚珠位于哪兒?其結構如何?

 。2)胚珠內部結構中與生殖有關的細胞是哪些?

  (3)被子植物的受精是如何完成的?受精方式有何特點?

  復習被子植物子房和胚珠的結構、雙受精特點,了解種子和果實的形成過程。指出,子房是未發育的果實,胚珠是未發育的種子,如荷蘭豆、西瓜果實中含未成熟的種子。指出,胚珠在子房內,胚珠外有珠被,內有胚囊,胚囊中與生殖直接有關的是近珠孔處的卵細胞和中央的兩個極核。極核和卵細胞一樣是經過減數分裂形成的,所以都含有n條染色體。

  被子植物進行受精時,花粉管中的兩個精子分別與卵細胞和2個極核結合,形成受精卵(2n)和受精的極核(3n)。受精卵是植物個體發育的起點;受精卵將發育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珠被發育成種皮,整個胚珠發育成種子。

  3.通過表解方法總結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概況。

  第一階段:種子和果實的形成。

  第二階段:種子萌發成幼苗,長成成熟植株。被子植物個體發育過程:

  4.胚的發育。

  出示標本或掛圖,簡要介紹薺菜的分類學特點。

  出示薺菜胚的發育圖。指導學生認識胚珠的結構及受精卵、受精極核的位置,明確胚發育的場所;請學生根據圖解大致描述胚的發育過程(細胞分裂、分化),按下列表解總結:

  指出,胚的發育進行的是有絲分裂;球狀胚體細胞繼續分裂,細胞數目增多,同時形態和機能發生分化,形成胚根、胚芽、胚軸、子葉,這四部分組成胚。

  5.胚乳的發育。

  玉米、水稻、小麥等大多數單子葉植物種子有胚乳。結合教材玉米胚乳發育圖,讓學生描述胚乳發育過程,教師總結。

  指出,形成胚乳過程中進行有絲分裂;絕大多數雙子葉植物種子形成后胚乳被子葉吸收,絕大多數單子葉植物種子保留胚乳。

  另外,請學生考慮:胚的發育和胚乳的發育關系?胚乳發育先于胚的發育,有何生物學意義?胚乳為胚的發育提供營養。

  6.總結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提問并以圖解(圖3-8)的方式回顧被子植物“種子→種子”的過程。

  強調:①減數分裂發生的時間、部位;②植物開花、傳粉、受精的生殖特點;③受精卵是發育起點,發育成胚,胚珠發育成種子;④種子在適宜條件下萌發,通過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長成成熟植株,開花結實,繼續繁衍。

  二  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

  引言:直接引入課題。本課時研究動物的個體發育。以蛙為研究對象的理由是:蛙進行體外受精,受精卵在體外發育,受精卵外保護性結構較少,易于觀察和研究。

  1.通過下列問題的討論,介紹蛙的胚后發育(屬于變態發育)的特點。

  (1)青蛙是由什么變來的?

 。2)蝌蚪和青蛙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方面有哪些不同?

 。3)蝌蚪是怎樣發育為青蛙的?(早期蝌蚪用外鰓呼吸,后轉用內鰓呼吸;蝌蚪先生后肢,再出前肢;尾部逐步萎縮,開始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登陸為幼蛙,逐漸長為成蛙。)

  出示蛙個體發育過程的掛圖和青蛙生活史的浸制標本,指導學生進行觀察、討論。指出除表中列出的不同點外,蛙和蝌蚪在內部結構和生理功能上也存在差別,如蝌蚪的心臟一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環為單循環;蛙的心臟為兩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環為不完全雙循環等。

  生活環境

  呼吸

  四肢

  尾

  幼體(蝌蚪)

  水中

  鰓

  無

  有

  指出,蝌蚪具有魚類的特征,說明了兩棲類是由古代魚類進化而來的。

  2.通過提問“蝌蚪是從哪來的?”,引導學生得出“蝌蚪自受精卵發育而來”。小結蛙的個體發育過程:

  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包括胚的發育和胚后發育。胚的發育是指受精卵發育成幼體的過程;胚后發育是指由幼體從卵膜內孵化出來(卵生動物)或從母體生出來(胎生動物)并發育為成體的過程。如人在母體中的“十月懷胎”即胚的發育,分娩后的嬰兒進入胚后發育階段。因此,從出生之日起計算人的年齡并不科學,所謂“虛歲”更符合實際。

  3.按下列所示思路,利用蛙胚發育掛圖和模型,引導學生觀察、描述和討論,講解蛙胚發育過程和各個時期的特點。

 。1)在介紹蛙胚發育起點時,可先復習有關青蛙的生殖現象(抱對、受精、受精卵特征)。出示蛙卵模型,指導學生觀察上下部的區別。教師指出,由于顏色淺的一部分(植物極)含卵黃多、比重大,顏色深的一部分(動物極)含卵黃少、比重小,因此,在水中始終動物極朝上,植物極朝下。問:這有何生物學意義?(保護色、便于吸收大量的陽光,保證受精卵發育需要的溫度條件。)

 。2)指出卵裂是一種有絲分裂,細胞體積不增加。

  (3)囊胚的組成細胞沒有發生分化,這些細胞具有全能性。實驗胚胎學證明,將這些細胞進行物理性分離后,各自能發育成完整的胚胎。人的同卵雙生(即受精卵分裂為兩個,各自完成發育過程)的孿生嬰兒從性別、外貌等特征是一致的,也說明了早期分裂產生的子細胞還沒有分化,具有全能性。

 。4)囊胚經過動物極外包、植物極內陷,形成原腸腔和原腸胚。這個微觀的動態過程,僅憑借掛圖、模型、語言很難準確地表述出來,可用帶帽里的帽子或氣不足的皮球來演示。強調原腸胚后期內卷的動物極細胞,在外胚層和內胚層之間,形成了中胚層,這時胚體的細胞已發生分化,以后的胚胎發育是三胚層的進一步分化。

 。5)利用教材中的表解,講解三個胚層分別發育成哪些器官和組織。對于蛙胚發育的組織器官分化階段,外、中、內三個胚層分化成相應的器官、組織,學生在記憶上有一定困難。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可考慮由于外胚層、內胚層發育出的組織、器官種類少,指導學生先記住內、外胚層發育的組織、器官名稱,而其它的組織器官則由中胚層發育而來。

  4.展示爬行動物胚胎示意圖,引導學生分析認識羊膜卵的結構。

  5.講解蛙的胚后發育。并引導學生分析:由于蛙的個體發育在體外進行,因此受環境因素影響很大。目前,某些地區環境條件惡化,導致蛙的種類和數量急劇減少,還出現了五條、三條腿的畸形青蛙。

  6.小結個體發育的一般概念。在了解動物、植物個體發育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總結。

  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發育過程: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器官形成;發育方向決定于遺傳因素(內因)和環境因素(外因)的共同作用。

  板書提綱

  第二節  生物的個體發育

  一  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

  被子植物個體發育過程:

  1.種子和果實的形成。

  2.胚的發育

  3.胚乳的發育

  4.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

  二  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

  蛙的個體發育過程:

  1.胚胎發育

  2.羊膜和羊膜卵

  3.胚后發育——變態發育

  4.小結

  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發育過程: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器官形成;發育方向決定于遺傳因素(內因)和環境因素(外因)的共同作用。

生物的個體發育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高等植物受精卵發育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的過程,理解個體發育的概念;了解從受精卵、囊胚、原腸胚至形成幼體的胚的發育過程;了解蛙胚后發育的主要特點;理解個體發育的一般概念。

  能力目標

  通過系統復習被子植物生活史及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綜合的學習能力;通過學習種子的形成有關內容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胚胎發育過程的觀察、思考,經過語言表述將思維外化,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和發育等內容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應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好學風;通過學習動物個體發育主要由遺傳物質決定,并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使學生樹立“事物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通過學習陸生脊椎動物羊膜的出現,培養進化論的思想以及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念。

  教學建議

  本節知識結構圖解

  重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1)植物胚的發育

  植物個體發育的過程的主線是,受精卵→胚→幼苗→成熟植株,這一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即胚的發育和胚后發育。胚后發育是從種子萌發開始,初中教材已介紹了這部分內容。教材著重從細胞水平介紹植物胚的發育過程,體現了高中生物教學的特點。植物胚的發育體現了發育的一般過程,即從受精卵開始,經過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形成植物幼體——胚。受精卵是個體發育起點,這是植物進化的胚胎學證據之一。

  (2)蛙胚的發育

  蛙個體發育過程包括胚的發育和胚后發育。對胚后發育學生有較多的感性認識,初中教材做了較詳實的介紹,但側重在個體(至多是器官)的水平;高中教材從細胞水平介紹胚的發育過程,揭示了動物個體從受精卵到幼體的結構變化,使學生對生命現象的認識更深刻、全面,也為學習生物進化的胚胎學證據打下了知識基礎。另外,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可介紹現代生殖工程技術,如試管嬰兒、克隆動物等,以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

  2.教學難點 :

 。1)被子植物個體發育的生活史

  由于學生缺乏有關生活史全面、系統的認識,因此,不清楚被子植物個體發育的時空概念,造成對本課新知識在理解上的困難。教師應安排一定時間復習初中的知識,掃清學習障礙,使學生對被子植物生活史有較系統的認識,并且培養其對知識的綜合能力。

 。2)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知識與有性生殖知識的關系

  教材僅介紹了高等動物生殖過程中的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而被子植物在這方面存在著特殊性(見小資料),教材卻缺乏相關的內容。比如,在教材有關于胚、胚乳細胞染色體數目的練習題,這就涉及到高等植物減數分裂、雙受精等內容,需要在教學中予以明確。

 。3)動物的個體發育與環境的關系

  對“個體發育主要受遺傳物質控制”的認識,由于學生遺傳學知識的不足,難以深刻、全面地理解;環境因素對個體發育影響很大,如環境污染對生物生殖發育的危害等,其中內在機理很難講清;個體發育過程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一結論比較抽象,需要結合具體實例說明。這些內容是理解基因型和表現型的關系(第五章)、生物與環境關系(第七章)的知識基礎。

  教法建議

  可采用討論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在復習被子植物的種子和果實形成的基礎上,重點討論胚的發育、胚乳的發育,最后小結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二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對蛙胚胎發育過程的圖解的觀察、分析、討論,學習高等動物胚胎發育的過程,并形成對生物個體發育的整體概念和認識。

  動物的個體發育歌訣

  受精卵分動植極,胚胎發育四時期,

  卵裂囊胚原腸胚,組織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內胚腺體呼消皮,

  中胚循環真脊骨,內臟外膜排生肌。

  蛙的原腸胚發育歌訣

  內胚兩道上肝胰,外胚表附神感器,

  中胚脊索和真皮,肌內瀉殖循環系。

  (“兩道上”是最基本的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肝和胰則是腺體的代表)

  教學設計方案

  引言:“開門見山”引入課題,在學習生物的生殖知識后,開始研究生物的發育。

  第二節 

  過渡:以被子植物為例學習植物的個體發育。

  一  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

  1.設問:被子植物通過種子繁殖,發育的起點是否是種子?

  利用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結構圖,討論下列問題:菜豆種子結構如何?玉米種子結構如何?兩者的主要區別在哪兒?種子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它由哪幾部分構成?

  引導學生復習種子的結構。明確種子最重要的結構——胚,已經是植物體的雛形。因此,種子不是發育的起點。

  2.設問:整個種子、胚從何而來?

  指出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出示桃子房壁和胚珠結構模式圖(圖3-7),討論下列問題:

 。1)胚珠位于哪兒?其結構如何?

 。2)胚珠內部結構中與生殖有關的細胞是哪些?

  (3)被子植物的受精是如何完成的?受精方式有何特點?

  復習被子植物子房和胚珠的結構、雙受精特點,了解種子和果實的形成過程。指出,子房是未發育的果實,胚珠是未發育的種子,如荷蘭豆、西瓜果實中含未成熟的種子。指出,胚珠在子房內,胚珠外有珠被,內有胚囊,胚囊中與生殖直接有關的是近珠孔處的卵細胞和中央的兩個極核。極核和卵細胞一樣是經過減數分裂形成的,所以都含有n條染色體。

  被子植物進行受精時,花粉管中的兩個精子分別與卵細胞和2個極核結合,形成受精卵(2n)和受精的極核(3n)。受精卵是植物個體發育的起點;受精卵將發育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珠被發育成種皮,整個胚珠發育成種子。

  3.通過表解方法總結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概況。

  第一階段:種子和果實的形成。

  第二階段:種子萌發成幼苗,長成成熟植株。被子植物個體發育過程:

  4.胚的發育。

  出示標本或掛圖,簡要介紹薺菜的分類學特點。

  出示薺菜胚的發育圖。指導學生認識胚珠的結構及受精卵、受精極核的位置,明確胚發育的場所;請學生根據圖解大致描述胚的發育過程(細胞分裂、分化),按下列表解總結:

  指出,胚的發育進行的是有絲分裂;球狀胚體細胞繼續分裂,細胞數目增多,同時形態和機能發生分化,形成胚根、胚芽、胚軸、子葉,這四部分組成胚。

  5.胚乳的發育。

  玉米、水稻、小麥等大多數單子葉植物種子有胚乳。結合教材玉米胚乳發育圖,讓學生描述胚乳發育過程,教師總結。

  指出,形成胚乳過程中進行有絲分裂;絕大多數雙子葉植物種子形成后胚乳被子葉吸收,絕大多數單子葉植物種子保留胚乳。

  另外,請學生考慮:胚的發育和胚乳的發育關系?胚乳發育先于胚的發育,有何生物學意義?胚乳為胚的發育提供營養。

  6.總結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提問并以圖解(圖3-8)的方式回顧被子植物“種子→種子”的過程。

  強調:①減數分裂發生的時間、部位;②植物開花、傳粉、受精的生殖特點;③受精卵是發育起點,發育成胚,胚珠發育成種子;④種子在適宜條件下萌發,通過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長成成熟植株,開花結實,繼續繁衍。

  二  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

  引言:直接引入課題。本課時研究動物的個體發育。以蛙為研究對象的理由是:蛙進行體外受精,受精卵在體外發育,受精卵外保護性結構較少,易于觀察和研究。

  1.通過下列問題的討論,介紹蛙的胚后發育(屬于變態發育)的特點。

 。1)青蛙是由什么變來的?

 。2)蝌蚪和青蛙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方面有哪些不同?

 。3)蝌蚪是怎樣發育為青蛙的?(早期蝌蚪用外鰓呼吸,后轉用內鰓呼吸;蝌蚪先生后肢,再出前肢;尾部逐步萎縮,開始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登陸為幼蛙,逐漸長為成蛙。)

  出示蛙個體發育過程的掛圖和青蛙生活史的浸制標本,指導學生進行觀察、討論。指出除表中列出的不同點外,蛙和蝌蚪在內部結構和生理功能上也存在差別,如蝌蚪的心臟一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環為單循環;蛙的心臟為兩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環為不完全雙循環等。

  生活環境

  呼吸

  四肢

  尾

  幼體(蝌蚪)

  水中

  鰓

  無

  有

  指出,蝌蚪具有魚類的特征,說明了兩棲類是由古代魚類進化而來的。

  2.通過提問“蝌蚪是從哪來的?”,引導學生得出“蝌蚪自受精卵發育而來”。小結蛙的個體發育過程:

  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包括胚的發育和胚后發育。胚的發育是指受精卵發育成幼體的過程;胚后發育是指由幼體從卵膜內孵化出來(卵生動物)或從母體生出來(胎生動物)并發育為成體的過程。如人在母體中的“十月懷胎”即胚的發育,分娩后的嬰兒進入胚后發育階段。因此,從出生之日起計算人的年齡并不科學,所謂“虛歲”更符合實際。

  3.按下列所示思路,利用蛙胚發育掛圖和模型,引導學生觀察、描述和討論,講解蛙胚發育過程和各個時期的特點。

 。1)在介紹蛙胚發育起點時,可先復習有關青蛙的生殖現象(抱對、受精、受精卵特征)。出示蛙卵模型,指導學生觀察上下部的區別。教師指出,由于顏色淺的一部分(植物極)含卵黃多、比重大,顏色深的一部分(動物極)含卵黃少、比重小,因此,在水中始終動物極朝上,植物極朝下。問:這有何生物學意義?(保護色、便于吸收大量的陽光,保證受精卵發育需要的溫度條件。)

  (2)指出卵裂是一種有絲分裂,細胞體積不增加。

 。3)囊胚的組成細胞沒有發生分化,這些細胞具有全能性。實驗胚胎學證明,將這些細胞進行物理性分離后,各自能發育成完整的胚胎。人的同卵雙生(即受精卵分裂為兩個,各自完成發育過程)的孿生嬰兒從性別、外貌等特征是一致的,也說明了早期分裂產生的子細胞還沒有分化,具有全能性。

 。4)囊胚經過動物極外包、植物極內陷,形成原腸腔和原腸胚。這個微觀的動態過程,僅憑借掛圖、模型、語言很難準確地表述出來,可用帶帽里的帽子或氣不足的皮球來演示。強調原腸胚后期內卷的動物極細胞,在外胚層和內胚層之間,形成了中胚層,這時胚體的細胞已發生分化,以后的胚胎發育是三胚層的進一步分化。

 。5)利用教材中的表解,講解三個胚層分別發育成哪些器官和組織。對于蛙胚發育的組織器官分化階段,外、中、內三個胚層分化成相應的器官、組織,學生在記憶上有一定困難。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可考慮由于外胚層、內胚層發育出的組織、器官種類少,指導學生先記住內、外胚層發育的組織、器官名稱,而其它的組織器官則由中胚層發育而來。

  4.展示爬行動物胚胎示意圖,引導學生分析認識羊膜卵的結構。

  5.講解蛙的胚后發育。并引導學生分析:由于蛙的個體發育在體外進行,因此受環境因素影響很大。目前,某些地區環境條件惡化,導致蛙的種類和數量急劇減少,還出現了五條、三條腿的畸形青蛙。

  6.小結個體發育的一般概念。在了解動物、植物個體發育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總結。

  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發育過程: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器官形成;發育方向決定于遺傳因素(內因)和環境因素(外因)的共同作用。

  板書提綱

  第二節 

  一  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

  被子植物個體發育過程:

  1.種子和果實的形成。

  2.胚的發育

  3.胚乳的發育

  4.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

  二  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

  蛙的個體發育過程:

  1.胚胎發育

  2.羊膜和羊膜卵

  3.胚后發育——變態發育

  4.小結

  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發育過程: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器官形成;發育方向決定于遺傳因素(內因)和環境因素(外因)的共同作用。

生物的個體發育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高等植物受精卵發育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的過程,理解個體發育的概念;了解從受精卵、囊胚、原腸胚至形成幼體的胚的發育過程;了解蛙胚后發育的主要特點;理解個體發育的一般概念。

  能力目標

  通過系統復習被子植物生活史及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綜合的學習能力;通過學習種子的形成有關內容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胚胎發育過程的觀察、思考,經過語言表述將思維外化,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和發育等內容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應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好學風;通過學習動物個體發育主要由遺傳物質決定,并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使學生樹立“事物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通過學習陸生脊椎動物羊膜的出現,培養進化論的思想以及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念。

  教學建議

  本節知識結構圖解

  重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1)植物胚的發育

  植物個體發育的過程的主線是,受精卵→胚→幼苗→成熟植株,這一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即胚的發育和胚后發育。胚后發育是從種子萌發開始,初中教材已介紹了這部分內容。教材著重從細胞水平介紹植物胚的發育過程,體現了高中生物教學的特點。植物胚的發育體現了發育的一般過程,即從受精卵開始,經過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形成植物幼體——胚。受精卵是個體發育起點,這是植物進化的胚胎學證據之一。

 。2)蛙胚的發育

  蛙個體發育過程包括胚的發育和胚后發育。對胚后發育學生有較多的感性認識,初中教材做了較詳實的介紹,但側重在個體(至多是器官)的水平;高中教材從細胞水平介紹胚的發育過程,揭示了動物個體從受精卵到幼體的結構變化,使學生對生命現象的認識更深刻、全面,也為學習生物進化的胚胎學證據打下了知識基礎。另外,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可介紹現代生殖工程技術,如試管嬰兒、克隆動物等,以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

  2.教學難點 :

  (1)被子植物個體發育的生活史

  由于學生缺乏有關生活史全面、系統的認識,因此,不清楚被子植物個體發育的時空概念,造成對本課新知識在理解上的困難。教師應安排一定時間復習初中的知識,掃清學習障礙,使學生對被子植物生活史有較系統的認識,并且培養其對知識的綜合能力。

  (2)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知識與有性生殖知識的關系

  教材僅介紹了高等動物生殖過程中的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而被子植物在這方面存在著特殊性(見小資料),教材卻缺乏相關的內容。比如,在教材有關于胚、胚乳細胞染色體數目的練習題,這就涉及到高等植物減數分裂、雙受精等內容,需要在教學中予以明確。

 。3)動物的個體發育與環境的關系

  對“個體發育主要受遺傳物質控制”的認識,由于學生遺傳學知識的不足,難以深刻、全面地理解;環境因素對個體發育影響很大,如環境污染對生物生殖發育的危害等,其中內在機理很難講清;個體發育過程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一結論比較抽象,需要結合具體實例說明。這些內容是理解基因型和表現型的關系(第五章)、生物與環境關系(第七章)的知識基礎。

  教法建議

  可采用討論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在復習被子植物的種子和果實形成的基礎上,重點討論胚的發育、胚乳的發育,最后小結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二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對蛙胚胎發育過程的圖解的觀察、分析、討論,學習高等動物胚胎發育的過程,并形成對生物個體發育的整體概念和認識。

  動物的個體發育歌訣

  受精卵分動植極,胚胎發育四時期,

  卵裂囊胚原腸胚,組織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內胚腺體呼消皮,

  中胚循環真脊骨,內臟外膜排生肌。

  蛙的原腸胚發育歌訣

  內胚兩道上肝胰,外胚表附神感器,

  中胚脊索和真皮,肌內瀉殖循環系。

 。ā皟傻郎稀笔亲罨镜南篮秃粑郎掀,肝和胰則是腺體的代表)

  教學設計方案

  引言:“開門見山”引入課題,在學習生物的生殖知識后,開始研究生物的發育。

  第二節  生物的個體發育

  過渡:以被子植物為例學習植物的個體發育。

  一  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

  1.設問:被子植物通過種子繁殖,發育的起點是否是種子?

  利用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結構圖,討論下列問題:菜豆種子結構如何?玉米種子結構如何?兩者的主要區別在哪兒?種子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它由哪幾部分構成?

  引導學生復習種子的結構。明確種子最重要的結構——胚,已經是植物體的雛形。因此,種子不是發育的起點。

  2.設問:整個種子、胚從何而來?

  指出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出示桃子房壁和胚珠結構模式圖(圖3-7),討論下列問題:

 。1)胚珠位于哪兒?其結構如何?

  (2)胚珠內部結構中與生殖有關的細胞是哪些?

 。3)被子植物的受精是如何完成的?受精方式有何特點?

  復習被子植物子房和胚珠的結構、雙受精特點,了解種子和果實的形成過程。指出,子房是未發育的果實,胚珠是未發育的種子,如荷蘭豆、西瓜果實中含未成熟的種子。指出,胚珠在子房內,胚珠外有珠被,內有胚囊,胚囊中與生殖直接有關的是近珠孔處的卵細胞和中央的兩個極核。極核和卵細胞一樣是經過減數分裂形成的,所以都含有n條染色體。

  被子植物進行受精時,花粉管中的兩個精子分別與卵細胞和2個極核結合,形成受精卵(2n)和受精的極核(3n)。受精卵是植物個體發育的起點;受精卵將發育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珠被發育成種皮,整個胚珠發育成種子。

  3.通過表解方法總結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概況。

  第一階段:種子和果實的形成。

  第二階段:種子萌發成幼苗,長成成熟植株。被子植物個體發育過程:

  4.胚的發育。

  出示標本或掛圖,簡要介紹薺菜的分類學特點。

  出示薺菜胚的發育圖。指導學生認識胚珠的結構及受精卵、受精極核的位置,明確胚發育的場所;請學生根據圖解大致描述胚的發育過程(細胞分裂、分化),按下列表解總結:

  指出,胚的發育進行的是有絲分裂;球狀胚體細胞繼續分裂,細胞數目增多,同時形態和機能發生分化,形成胚根、胚芽、胚軸、子葉,這四部分組成胚。

  5.胚乳的發育。

  玉米、水稻、小麥等大多數單子葉植物種子有胚乳。結合教材玉米胚乳發育圖,讓學生描述胚乳發育過程,教師總結。

  指出,形成胚乳過程中進行有絲分裂;絕大多數雙子葉植物種子形成后胚乳被子葉吸收,絕大多數單子葉植物種子保留胚乳。

  另外,請學生考慮:胚的發育和胚乳的發育關系?胚乳發育先于胚的發育,有何生物學意義?胚乳為胚的發育提供營養。

  6.總結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提問并以圖解(圖3-8)的方式回顧被子植物“種子→種子”的過程。

  強調:①減數分裂發生的時間、部位;②植物開花、傳粉、受精的生殖特點;③受精卵是發育起點,發育成胚,胚珠發育成種子;④種子在適宜條件下萌發,通過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長成成熟植株,開花結實,繼續繁衍。

  二  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

  引言:直接引入課題。本課時研究動物的個體發育。以蛙為研究對象的理由是:蛙進行體外受精,受精卵在體外發育,受精卵外保護性結構較少,易于觀察和研究。

  1.通過下列問題的討論,介紹蛙的胚后發育(屬于變態發育)的特點。

 。1)青蛙是由什么變來的?

  (2)蝌蚪和青蛙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方面有哪些不同?

 。3)蝌蚪是怎樣發育為青蛙的?(早期蝌蚪用外鰓呼吸,后轉用內鰓呼吸;蝌蚪先生后肢,再出前肢;尾部逐步萎縮,開始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登陸為幼蛙,逐漸長為成蛙。)

  出示蛙個體發育過程的掛圖和青蛙生活史的浸制標本,指導學生進行觀察、討論。指出除表中列出的不同點外,蛙和蝌蚪在內部結構和生理功能上也存在差別,如蝌蚪的心臟一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環為單循環;蛙的心臟為兩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環為不完全雙循環等。

  生活環境

  呼吸

  四肢

  尾

  幼體(蝌蚪)

  水中

  鰓

  無

  有

  指出,蝌蚪具有魚類的特征,說明了兩棲類是由古代魚類進化而來的。

  2.通過提問“蝌蚪是從哪來的?”,引導學生得出“蝌蚪自受精卵發育而來”。小結蛙的個體發育過程:

  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包括胚的發育和胚后發育。胚的發育是指受精卵發育成幼體的過程;胚后發育是指由幼體從卵膜內孵化出來(卵生動物)或從母體生出來(胎生動物)并發育為成體的過程。如人在母體中的“十月懷胎”即胚的發育,分娩后的嬰兒進入胚后發育階段。因此,從出生之日起計算人的年齡并不科學,所謂“虛歲”更符合實際。

  3.按下列所示思路,利用蛙胚發育掛圖和模型,引導學生觀察、描述和討論,講解蛙胚發育過程和各個時期的特點。

  (1)在介紹蛙胚發育起點時,可先復習有關青蛙的生殖現象(抱對、受精、受精卵特征)。出示蛙卵模型,指導學生觀察上下部的區別。教師指出,由于顏色淺的一部分(植物極)含卵黃多、比重大,顏色深的一部分(動物極)含卵黃少、比重小,因此,在水中始終動物極朝上,植物極朝下。問:這有何生物學意義?(保護色、便于吸收大量的陽光,保證受精卵發育需要的溫度條件。)

 。2)指出卵裂是一種有絲分裂,細胞體積不增加。

 。3)囊胚的組成細胞沒有發生分化,這些細胞具有全能性。實驗胚胎學證明,將這些細胞進行物理性分離后,各自能發育成完整的胚胎。人的同卵雙生(即受精卵分裂為兩個,各自完成發育過程)的孿生嬰兒從性別、外貌等特征是一致的,也說明了早期分裂產生的子細胞還沒有分化,具有全能性。

 。4)囊胚經過動物極外包、植物極內陷,形成原腸腔和原腸胚。這個微觀的動態過程,僅憑借掛圖、模型、語言很難準確地表述出來,可用帶帽里的帽子或氣不足的皮球來演示。強調原腸胚后期內卷的動物極細胞,在外胚層和內胚層之間,形成了中胚層,這時胚體的細胞已發生分化,以后的胚胎發育是三胚層的進一步分化。

 。5)利用教材中的表解,講解三個胚層分別發育成哪些器官和組織。對于蛙胚發育的組織器官分化階段,外、中、內三個胚層分化成相應的器官、組織,學生在記憶上有一定困難。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可考慮由于外胚層、內胚層發育出的組織、器官種類少,指導學生先記住內、外胚層發育的組織、器官名稱,而其它的組織器官則由中胚層發育而來。

  4.展示爬行動物胚胎示意圖,引導學生分析認識羊膜卵的結構。

  5.講解蛙的胚后發育。并引導學生分析:由于蛙的個體發育在體外進行,因此受環境因素影響很大。目前,某些地區環境條件惡化,導致蛙的種類和數量急劇減少,還出現了五條、三條腿的畸形青蛙。

  6.小結個體發育的一般概念。在了解動物、植物個體發育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總結。

  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發育過程: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器官形成;發育方向決定于遺傳因素(內因)和環境因素(外因)的共同作用。

  板書提綱

  第二節  生物的個體發育

  一  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

  被子植物個體發育過程:

  1.種子和果實的形成。

  2.胚的發育

  3.胚乳的發育

  4.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

  二  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

  蛙的個體發育過程:

  1.胚胎發育

  2.羊膜和羊膜卵

  3.胚后發育——變態發育

  4.小結

  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發育過程: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器官形成;發育方向決定于遺傳因素(內因)和環境因素(外因)的共同作用。

生物的個體發育(精選5篇) 相關內容:
  • 現代生物技術(精選2篇)

    一、學習目標1、克隆技術的實質及應用。2、概說克隆羊“多利”的培育過程。3、分析克克隆技術與倫理。4、通過辯論活動,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確立正確的倫理觀和價值觀。...

  • 生物體的器官(精選2篇)

    第2節 、系統教學目標1、根據實驗指導,解剖識別雞翅中的主要組織,認識組織如何構成器官;2、能以人或高等植物為例,分析說明生物體的結構層次;3、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細胞是怎樣組成多細胞生物體的。...

  • 生物教學設計(精選16篇)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學會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2、觀察自己制作的臨時標本,練習繪制植物細胞結構簡圖。能力目標:1、學會制作臨時裝片2、進一步熟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3、仔細觀察植物細胞的結構情感目標:學生合作完成臨時裝片的...

  • 土壤里的微生物(精選2篇)

    一、教學目標(一)認知目標1.介紹細菌、放線菌和真菌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2.介紹微生物在自然界里的作用(二)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三)情感目標1.通過對微生物在生產生活中應用的學習,培養理論與實踐相...

  • 生物體由細胞構成(通用3篇)

    教材分析從教材的知識體系上來講,本課前面的內容是使學生從宏觀的水平認識生物界,而從本節內容起是引導學生從微觀水平認識生物的結構。作為初中生,這是第一次從細胞水平學習生物體的結構,也是第一次使用顯微鏡和制作臨時裝片,顯然,...

  •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精選15篇)

    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2.理解(1)生物對環境適應的普遍性、相對性。(2)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的概念及實例。3.掌握保護色、警戒色與擬態的區別。...

  •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說課稿(精選2篇)

    一、教材分析: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是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內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論述了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 分享關于禁止生物武器教案的重點和難點(通用2篇)

    一、教學目標1.列舉生物武器的主要種類。2.舉例說出生物武器給人類帶來的威脅。3.形成堅決禁止生物武器、維護世界和平的態度。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舉例說出生物武器對人類帶來的威脅。...

  • 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精選3篇)

    教學目標:1、說明單細胞生物是依靠一個細胞完成生命活動的。2、舉例說出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3、使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進一步強化顯微鏡操作技能。4、認同細胞構成生物體的觀點。...

  • 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通用8篇)

    教學目的;1、通過探究實驗,說明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2、了解生物生存的環境條件。3、嘗試設計實驗方案,學會使用不同的方法處理相同的數據。...

  • 《生物是怎樣呼吸的》教學反思(精選2篇)

    關于人體的呼吸,為讓學生感受到呼吸的存在,引起學生的直覺分析,并針對“氣體是如何被吸入人體的”、“呼吸運動是如何進行的”、“肺部是怎么進行氣體交換的”等問題讓學生產生了很多的猜測和假設,并通過模型結合多媒體動畫解決了呼吸...

  • 有關生物教案(精選16篇)

    (一)導入新課:師:你見過小雞的生長過程嗎?你見過一個小小的嬰兒會長大嗎?你見過蝴蝶是怎樣變化來的嗎?你知道一粒種子是怎樣長成植物的嗎?這些都是小小的生命,生命是美妙的,生命是生物所特有的,讓我們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珍愛生命吧...

  • 禁止生物武器 教案(通用3篇)

    疏導引導1.了解生物武器的歷史及危害二戰中,日軍組建的731部隊和100部隊,研制了大量的生物武器,并在中國的領土上使用這些武器,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2.生物武器的威脅和人類的態度(1)生物武器對人類的威脅。...

  • 生物教學設計匯編(精選12篇)

    教學目標①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②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④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教學設計(精選2篇)

    新一輪課改強調課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是相互作用的主體,同時也是課程的創造者;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構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

  • 高二生物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 | 欧美日本午夜一区二区 | 999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人体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 视频二区精品中文字幕 | tushy超清4k欧美极品在线 | 午夜剧场图片亚洲 | 免费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 成人精品综合免费视频 | 原创国产精品91 | 在线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人网站18禁 | 国产精品社区在线观看 | 秋霞成人午夜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 最近中文字幕日本 | 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真人插b免费视频播放 | 久久人人爽亚洲精品天堂 |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频1出轨 | 亚洲s码欧洲m码国产AV | 欧美一级一片 | 中文国产 | 亚洲永久免费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影院 | 久草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 在线免费黄 |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不卡 |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农村人伦一区二区三区的重点内容 | 免费高清毛片在线播放视频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片不卡 | 伊人第一页 | 曰本A级毛片无卡免费视频 江湖艳事之巨臀榨精 | 强行挺进朋友漂亮人妻身体 | 国产人妇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17c在线视频观看免费播放 | julia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 91福利社在线观看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国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