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圓周運動
2.1 圓周運動一、課標要求(一)知識與技能1. 了解物體做圓周運動的特征2. 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知道它們是描述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會用它們的公式進行計算。3. 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間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1. 聯系學生日常生活中所觀察到的各種圓周運動的實例,找出共同特征。2. 聯系各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通過課堂演示實驗的觀察,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描述物體做圓周運動快慢的方法,進而引出描述物體做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線速度大小 ,角速度大小 ,周期t、轉速n等。3. 探究線速度與周期之間的關系 ,結合 ,導出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經歷觀察、分析總結、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2.通過親身感悟,使學生獲得對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線速度、角速度、周期等)以及它們相互關系的感性認識。二、教學分析教材處理①課時建議:1課時②重點:線速度、角速度、周期概念的理解,及其相互關系的理解和應用,勻速圓周運動的特點難點:角速度概念的理解和勻速圓周運動是變速曲線運動的理解。重點難點處理意見 本節學習的一些物理量較抽象,教學中應聯系各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想辦法多做演示實驗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把抽象的物理量具體形象化,便于學生接受。多用一些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例子說明一些較難說清的問題,如用鐘表指針針尖的運動快慢來說明為什么周期越大運動就越慢;風扇轉動時,同一葉片上各點做圓周運動,在相同的時間內轉過和角度相同而經過的弧長不同,這時僅用線速度并不能反映它們運動的快慢,從而有必要引入另一個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角速度。線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間的關系,由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聯系上一章知識,引導學生得出勻速圓周運動的速度方向時刻在改變,是一種變速曲線運動。③欄目處理意見[思考與討論](課本p44)有意識地比較含糊地說“運動得快些”,目的是在學生引出角度、弧長這樣兩種不同的表達。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注意生活用語與科學術語的區別。本節安排了一些小段,專門討論數學問題──弧度。用到弧度了,數學課還沒學,其實是很膚淺的一點弧度的知識,物理課不妨講一講。物理課用到曲線方程的知識了,學生雖然學過,但不很熟練,物理課上用一用不是就熟練了嗎?數學課上用到的物理的例子也不少,這些例子也不都是學生熟悉的。新課程強調學科間的聯系,相關學科更不要分得太清。演示實驗本節學習的一些物理量是第一次接觸,學生會感到抽象,除了利用多媒體課件外,在教學中要想辦法多做演示實驗。如可用電唱機、鐘表的時針分針等來演示勻速圓周運動,其中電唱機也可用cd機的轉盤或小馬達等替代。三、教學策略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歸納分析,討論、交流學習成果。四、學習環境設計學生學習指導1. 科學上建立概念的過程,是通過大量實例(現象),概括抽象出本質的內容,即由個別到一般的思維過程。2. 圓周運動是曲線運動的一種特殊情況,生活中隨處可見,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和實驗,結合實際經驗,理解和掌握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重點理解和掌握線速度v、角速度ω、同期t和轉速n的意義及相互關系。明確線速度和角速度是從不同的角度來描述圓周運動的快慢,線速度描述質點沿圓弧運動的快慢,角速度描述質點繞圓心轉動的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