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律風骨兼備”的盛唐詩教案
“憐”應有憐愛之意。
夜已深了,氣候更涼一些了,露水也沾濕了身上的衣裳。“滋”指潤濕,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
“露滋”寫盡了“遙夜”、“竟夕”的精神。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兩句細巧地寫出了深夜對月不眠的實情實景。
7.尾聯:“不堪盈手贈”表達作者怎樣的愿望?
明確:月光是如此的柔和恬靜,非常可愛。“我”生發出希望捧一掬月色獻給遠人的愿望。然而皎潔的月光“照之有余暉,攬之不盈手”(陸機《擬明月何皎皎》)。
不能把可愛的月光贈給遠人,那怎么辦呢? “夢”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明確:既然現實中不能與遠人想見,那就回到臥榻上睡覺吧,在夢里也能與遠人相會啊。表達深切的思念之情。
五、評點精粹:
《唐詩刊選脈會通評林》云:“通篇全以骨力勝,即“滅燭”,“光滿”四字,正是月之神。用一“憐”字,便含下結意,可思不可言。”
板書設計
詩意: 首聯. 望月懷遠 自然渾成
頷聯. 流水對,自然流暢,古詩氣韻
頸聯. 深夜對月不眠的實情實景
尾聯. 構思奇妙,意境幽清
《山居秋暝》
[教學目的]
1.品讀王維詩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誦讀課文。抓住意象,品味意境。
3.對王維思想的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思考:被蘇軾稱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人是誰?(王維)
二、走近王維
王維(701—761),字摩 詰,蒲 州(今山西永濟)人。開元九年(721) 進士。累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晚年閑居藍田輞川。詩與孟浩然齊名,
稱為“王孟”。前期寫過一些邊塞詩,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園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
王維多才多藝,詩、畫、音樂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響很深。
三、誦讀:
四、初步感知:
1.這是一副以什么為題的畫呢?詩題中“山居” 、“秋暝”分別是什么意思?
“山居”:山中的居所。“秋暝”:秋天的傍晚。
本詩寫秋天傍晚的山景。
2.抓住意象
空山新雨后, 時間 、地點、天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