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王與君主立憲制教案
在英國,資產階級政府愿意負擔王室的費用,條件是王室成員要經常露面,以其在民眾中獨特的象征地位和精神感染力,維持和改善現存的社會秩序,但又不準超越政治權限。所以,有人稱國王參加分益活動,起著“國家與社會凝聚力和興奮劑”的作用。
(3)、維持英聯邦的團結。
由于歷史傳統和其相對超脫的政治地位,英聯邦成員一般愿意接受國王的存在。國王的特殊身份,維護著英國在英聯邦國家的影響。
(4)、在政治生活中行使三項重要的權力:磋商權、鼓勵權和警告權。
20世紀80年代以來,英國王室遇到許多麻煩和挑戰。一些人對王室的社會功能提出質疑,更多的人在思考納稅人為王室每年提供巨額資金是否值得。王室內部暴露的各種丑聞打破了王室充當道德模范的神話,加深了王室的困境,引發了社會對君主立憲制本身的爭論。決定君主立憲制存在與否,既有歷史文化因素,也有國王本身的社會職能因素,但歸根結底取決于英國資產階級統治的需要。
2、危機:
對于王室的困境,伊麗莎白二世表示深深的憂慮。她說,如果有一天人們對她和她代表的制度不滿,“我們將悄悄地離開”。對此,英國人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觀點一:應該廢除君主立憲制。世襲君主制是舊時代的產物,歐洲多數國家已經拋棄了君主制。國王代表著特權階層的利益,而且每年花費國家大量錢財。
觀點二:應該維護君主立憲制。君主是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象征,是維系英聯邦的紐帶,是政府有益的顧問,是民族傳統和民眾生活的延續。
(三)、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結構和特點:
英國君主立憲制是當代資本主義國家政體中的一種。這一政體的形成,是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各階級、各社會階層反復斗爭和較量的結果,是英國特殊國情下各階級之間斗爭和妥協的產物。
如何看待英國君主立憲制?首先,要看它的階級性質。君主立憲制不同于封建君主專制,它是資產階級的一種統治形式。其次,要看到它形成的歷史過程。君主立憲制是英國三百多年來各階級長期斗爭、反復較量的產物。再次,要認識這一政體的結構和特點,分辨它與民主共和制政體的不同之處。
1、主要機構及相應職能:
英國君主立憲制國家的主要機構有國王、議會和內閣。
(1)、議會及其職能:
其中,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監督者的角色。
(2)、內閣及其職能:
內閣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從議會產生,由占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組成,并對議會負責。
(3)、國王及其職能:
國王按內閣的意志行使形式上的權力,承擔國家元首等禮儀性職能。
2、特點:
(1)、雖有分權,也有制約,但分權界線不是很清晰,權力交叉情況突出。
國王主要扮演禮儀性角色。在英國,君主立憲制政體的運行呈現如下特點。國王、議會、內閣之間雖有基本分工,但分權界線不是很清晰,權力交叉情況突出。
(2)、英國法律賦予議會至尊無上的地位。但20世紀中期以來,權力重心逐步向內閣和首相傾斜,首相成為英國最有權勢的人。
小結:本課主要學習的內容有:
4個現代職能:即英王的4個現代職能
3個主要原因:即君主立憲制存在的原因:
既有歷史文化因素,也有國王本身的社會職能因素,但歸根結底取決于英國資產階級統治的需要。
2個主要特點:英國政體運行的特點
1個顯著特點:英國政體的顯著特點是存在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