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第四單元第八課
第1框《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導案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當代文化生活的新特點;理解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給我們的文化生活帶來的可喜變化,以及由于市場的自發性和傳媒的商業性所帶來的各種文化方面的問題;懂得什么是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
2.能力目標:通過對文化生活兩面性的分析,培養學生辯證看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綜合的能力。[來源:]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結合具體事例使學生明確什么是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幫助學生自覺樹立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意識。
【學習重難點】
重點:當代文化生產與消費的特點;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
難點:文化生活中的“喜”與“憂”。
【課前預習 自主探究】
探究活動一:當代文化生活素描
“我是小沈陽啦,眼睛小卻有光芒,這是為什么你開心我的理想。”在央視春晚“男扮女裝”一夜走紅的小沈陽,最近開始唱歌了。《我叫小沈陽》這首新歌曲風樸實,旋律流暢,歌詞朗朗上口,東北二人轉韻味十足,短短幾天,在網絡上的點擊率巳突50萬。
(1)一些網絡歌曲迅速走紅,體現了當代文化生產和消費的哪些特點?
(2)《我叫小沈陽》這首歌迅速走紅的原因是什么?
(3)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給我們的文化生活帶來了哪些可喜的變化?
探究活動二:文化生活的“喜”與“憂”
為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新聞出版總署于XX年2月13日發出《關于查處“恐怖靈異類”音像制品的通知》。通知指出,近期“恐怖靈異類”音像制品出現回潮趨勢,各級新聞出版單位要依據有關規定進行認真清查,并依據有關規定作出相應處理。
(1)市場上為什么會出現“恐怖靈異類”音像制品?
(2)國家和公民應該如何對待“恐怖靈異類”音像制品?
探究活動三:大眾文化
材料一 “中國臺灣地區歌手周杰倫的一首《蝸牛》入選上海中學生愛國主義歌曲”這個新聞一出來,輿論便紛至沓來,有的贊同,有的批評。
材料二 “女子十二樂坊”通過市場運作和大眾傳媒的廣泛傳播,為社會大眾所認可,成為了一種大眾文化。
(1)材料一中的現象表明人們對文化的需求呈現什么特點?
(2)結合材料二,你認為當代人民大眾真正需要什么樣的文化?
【基礎自測】
選擇題
1.XX年我國核心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158.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6%。文化產品大批量、規模化、產業化的原因是( )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b.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c.出現了專門從事文化產品制作的人才
d.大眾傳媒的發展
2.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給我們的文化生活帶來了許多可喜的變化,這表現在它( )
①充實著人們的精神生活 ②傳播科學文化知識
③提高了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 ④易于引導人們的消費觀念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有些單位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不顧社會效益,生銷售色情、暴力書刊,不負責任地傳播“緋聞軼事”、“明星艷照”,毒害青少年,這表明文化市場具有( )
a. 自發性 b.娛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