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教材分析
本框題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與哲學》的第四課《探究世界的本質》的第二課時。
在此之前,學習了世界的物質性相關知識,所以這一框是對前一框知識的進一步拓展和延伸,同時也是下一框運動是有規律的前提條件和根本基礎,有著承上啟下的特殊作用。
教材首先介紹了運動和靜止的含義,然后著重從物質和運動的關系,以及運動和靜止的關系兩個方面分析了運動的特點,最后分析了規律的客觀性以及怎樣認識、利用規律。
教學任
務分析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全面理解,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而物質又運動的,物質的運動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有規律的,規律又是客觀的。
教學對
象分析學生特點:高二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善思考,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境,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知識方面:通過前一個框題的學習,特別是對世界是物質的學習,學生不僅對什么是物質、世界都是物質的有了初步的認識,而且初步掌握了本框教材的邏輯思路,有進一步學習本框知識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
和
技能
⑴識記運動和靜止的含義,理解物質和運動、運動和靜止的關系;
⑵能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答常見的生活哲學問題;
⑶結合課件提供的資源信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習慣;
⑷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過程
和
方法
⑴通過學習,體會如何去理解一個哲學觀點,如何以基本事實為基礎進行哲學抽象,初步了解學習哲學的基本方法。
⑵通過學習、體會、分析與綜合的思維方法,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⑶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并對問題多的地方進行指點。
情感
態度
和
價值觀
⑴在初步樹立唯物主義的自然界、世界觀的基礎上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規律觀,懂得辯證唯物主義在承認運動絕對性的同時,還承認相對靜止的重要作用,從而認識世界是可知的。
⑵體驗自主探究的樂趣,培養自主探究的能力。
⑶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增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氣和信心,反對離開相對靜止談運動,避免犯形而上學的相對主義和詭辯論的錯誤。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
運動和物質、靜止的關系依據:從基本觀點教育的要求來看,這是理解馬克思科學運動觀的切入點和根本所在;從內容來看,這個關系問題是本框的理論中心,是理解運動是有規律的重要前提,也是培養和樹立避免出現行而上學的相對主義和詭辯論錯誤觀念的理論基礎:從實踐來看,正確認識和處理這一關系,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實踐中的重大問題,也是學生思想方法和學習方法中的現實問題。
難點分析
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
依據:這個問題涉及到理論的問題,學生很少涉思考,理解起來可能有一定的困難。
四、教學資源
硬件資源
電腦、多媒體教室(需要實物展臺、背投)、圖片資料
軟件資源
用powerpoint軟件制作的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