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兩黨制 教案
(3)、黨綱不固定,也沒有約束黨員的黨紀。
民主黨、共和黨都沒有固定的黨綱,也沒有約束黨員的黨紀。普通黨員不是固定的,而是來去自由,既不繳納黨費,也不必與組織聯系。總統、州長、縣長、市長以及國會議員等以黨員身份競選,當選后以黨員身份就職,但他們只對選民負責,沒有義務服從黨組織的指示。
相關鏈接:
美國公民成為民主黨或共和黨黨員,無須申請和履行入黨手續,也不需要繳納費用。進行選民登記時,公民只要聲明一下并履行登記手續,就可成為民主黨或共和黨黨員。登記為一個政黨的黨員后,黨組織對黨員沒有任何約束,黨員在選舉時可以改投另一黨候選人的票。
(4)、組織職能已經逐漸衰弱
隨著直接選舉制度從20世紀被廣泛采用,多數重要職位的候選人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政黨對候選人提名的壟斷結束了。此外,總統、國會議員職位的競爭者都成立自己的競選班子,自行籌集競選資金,對政黨組織上的依賴大大降低。實際上,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政黨的組織職能已經逐漸衰弱。
(三)、兩黨制的實質
1、從意識形態、階級基礎方面看:
(1)、維護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2)、代表資產階級利益和意志;
(3)、贊同美國現行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
(4)、推崇個人主義價值觀。
美國兩黨在意識形態、階級基礎方面,沒有本質區別。它們都維護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都代表資產階級利益和意志,都贊同美國現行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都推崇個人主義價值觀。特別是近幾十年來,為爭取中間選民,兩黨的競選綱領都向中間立場靠攏,呈現出差別縮小的趨勢。
2、從具體議題上的政策和主張方面看:
美國兩黨在一些具體議題上的政策和主張,雖有明顯差別,但這些政策上的差別,不過是充當著使兩黨制得以運行的基礎。兩黨出于競選的需要,在民眾關注的某些議題上展示不同政見,其結果是互相牽掣,避免任何一方走向極端,背離美國的基本價值觀。
課堂探究:
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對兩黨都失去信心,把大選稱為“從兩個爛桃子中挑一個不太爛的”。
投票率偏低一直是美國選舉不得不面對的尷尬事實。從1952年到1968年,總統選舉的投票率為60%•左右,到XX年大選時,投票率只有49%,而且竟有259/0的青年不知道總統候選人的姓名。
一些美國學者認為:“明智的政黨領袖們總是按照中間路線辦事,而避免采取可能使大部分選民驚慌和疏遠的極端做法。候選人如果不走中間路線,落選的可能性將增大!
有的美國人說:“在民主黨與共和黨之間沒有價值一角錢的區別!
你認為,為什么美國民眾對兩黨都失去信心?
相關鏈接:
民主黨一般反對減稅,主張增加政府的社會福利開支。XX年總統選舉中,投票給民主黨候選人戈爾的主要是自由派知識分子、勞工階層、少數族群、婦女、未婚者、禁槍支持者和墮胎權利支持者,這些人在社會問題上主張多元化和包容性,喜歡世俗生活。
共和黨一般反對政府干預經濟和社會生活,主張減稅、削減社會福利、增加防務開支。XX年大選中,共和黨候選人喬治•沃克’布什的選民基礎主要是男性公民、已婚者、持槍權支持者和基督教保守派。
3、從民眾參政治生活與和執政黨的施政過程看:
在選舉中,政黨的命運取決于選票,兩黨為爭奪民眾,不得不競相提出符合選民利益的政策主張,客觀上反映了一定的民意,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民眾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渠道。但實質上,兩黨制是資產階級不同利益集團之問相互監督和制衡的機制保障。在施政過程中,由于有在野黨的監督和制約,執政黨一般不敢過分濫用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