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味文化
2.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有了人類社會才有文化,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準確把握文化的概念應注意兩點。第一,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經濟的和政治的。
◇課堂探究:(教材插圖略)你能否用這個圖示,描述人類文化創造和演進的歷程?
◇探究提示:例如。文字的發明--…記數的發明(如阿拉伯數字)一一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工業革命——1969年美國阿波羅登月行動——載人航天行動。
3.文化又是人們的一種素養
(1)文化素養的形成
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足滅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發形成的。面足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文化素養的形成,離不開生活、實踐和教育。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l}i獲得和享用文化。
◇點撥:教材在此處的“相關鏈接”引用了中固古籍中的有關論述,強調了教育感化
在治理固家中的重要作用。
(2)文化素養的表現
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人們的文化素養總是要通過他在u常生活中的青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表現等體現出來。這樣。我們通過觀察人們的社會行為,就可以從中透視人們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3)社會文化和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一個時代的文化和精神產品,往往足這一時代社會發展軌跡的反映。
例如,一個時代的文化、審美等等,必然表現在這一時代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甚至表現在這一時代的雕塑、建筑、時裝等各種文化藝術形式中。而這些文化藝術形式的發展。也記載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遷。因此.我們閱讀書籍。欣賞藝術品。參觀歷史文物.都叮以看到歷史上的和現實巾的文化,認識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課堂探究:這是一組發生在公交車上的鏡頭(教材插圖略).你認為。這兩個鏡頭中西裝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氣未脫的學生,誰更有“文化”?
◇探究提示:教材安排的這一探究活動.目的在于讓同學們體會文化的含義.這里的“文化”是“文化素養”“文明”的意思。顯然,從圖中二人的表現看,稚氣未脫的學生比西裝革履的男青年更有“文化”。
4.正確理解文化的內涵
這是教材對本部分內容經過逐層分析后的得出的最后結論。
“文化”一詞在實際運用中具有多義性,把握“文化”的含義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廣義的“文化”是對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統稱,剛,用來區分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區分自然界的物質運動和人的活動。
這種廣義的“文化”概念與“文明”的含義相近。例如,考古學中講的“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通常就是這種廣義的文化。
(2)狹義的“文化”專指文學藝術和科學知識,或指人們受教育的程度。
(3)我們所講的“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種廣義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種狹義的“文化”。
◇小辭典: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這一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基特征:科學性、時代性、民族性、開放性、群眾性、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