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2專題一第2課《斯密的政策主張》
課題
斯密的政策主張
課型
新授課
教
學
目
標
1、知識目標:斯密的分工理論、增加國民財富的途徑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樹立分工、協作意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全面了解“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幫助學生理解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計劃和市場都得要的原因。
重點
斯密的分工理論、自由貿易與絕對成本學說
難點
斯密的分工理論
教法
教師講授法、學生自學法、小組討論法、專題報告
教
學
活
動
設
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自由放任與“看不見的手”
1、斯密的分工理論
斯密認為,國民財富的增長,首先取決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主要途徑是分工。
分工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是因為
(1)分工能夠提高勞動者的工作技巧和勞動熟練程度
(2)分工能免除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的時間損失
(3)分工有利于機械的發明和使用
斯密認為,市場規模越大,市場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發展和國民財富的增長。因此,他認為應取消一切限制市場和交換的措施,自由放任。
(4)評價:斯密意識到了市場規模對分工的制約,這是非常可貴的,但他顛倒了分工與交換的關系。實際上是分工決定交換,而不是交換決定分工。
2、利用市場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
(1)市場能在瞬息萬變的經濟活動中及時、靈活地傳遞供求信息,引導資本的投向,從而強調市場的作用,這對擺脫封建勢力的束縛,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2)市場發揮作用的機制,是自由競爭
3、通過“看不見的手”實現社會利益的增進
(1)斯密認識到了商品生產者為了把商品賣掉以實現其賺錢的目的,會把他掌握的資源投到商品供不應求、價格高的部門中去;認識到了市場在社會資源優化配置中的積極作用。
(2)斯密未認識到市場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市場調節也會帶來資源浪費、經濟波動,分配不公等問題。
4、國家的職能
國家的職能只限于保衛本國不受侵犯、保護社會成員的財產和人身安全,以及建設和維護公共工程和公共事業三個方面。
二、自由貿易與絕對成本學說
1、絕對成本學說的內容
生產相同的產品,不同國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國有各國的優勢。如果各國將本國的全部資源用于生產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然后通過對外貿易,用自己生產的東西換取本國需要而由其他國家生產的東西,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貿易參與國均可從中獲得好處。
2、對絕對成本學說的評價
(1)這一學說揭示了國際分工、自由貿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學性。(2)事實上,并不是所有國家都有自己的絕對優勢,各國的絕對優勢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且某一種社會資源不可能被用來生產任意一種商品。從根本上看,這一學說反映了當時英國資產階級通過對外貿易進行對外擴張的迫切愿望。
斯密認為經濟學要研究如何增加國民財富。
斯密從自然秩序思想出發,認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個人利益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人們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社會利益是如何得到的呢?斯密認為,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