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歷史選修三專題一第二三課導學案
第二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簡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過程,認識德奧集團失敗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經過、結果、性質的分析,逐步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分析綜合能力。 從戰爭引起各國人民的革命,各國人民革命又加速戰爭結束的過程的分析,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帝國主義是世界大戰的根源。世界大戰是一場罪惡的戰爭。體味戰爭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劊子手,激起人們珍視和平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操。
【重點難點】
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基本過程和重大事件 ②凡爾登戰役 ③索姆河戰役
【課前預習】
1、 一戰的主要戰場戰線及交戰雙方
2、 戰爭的主要階段及重要戰役
【知識梳理】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過
1、 主要戰場、戰線及交戰雙方
(1)歐洲戰場(三條戰線)
①西線(北海往南,比利時、法國北部和德法邊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東線(北起波羅的海,南至羅馬尼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南線(巴爾干戰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亞洲戰場:
①在亞洲南高加索地區,有_____________軍隊交戰
②在兩河流域和巴勒斯坦,有_____________軍隊交戰。
2、歐洲戰場三個階段戰局的演變
階段 戰役或重大事件 影響
第一階段
(1914) ( )戰役 德軍速戰速決計劃破產(施里芬計劃)
第二階段
(1915——1916) ( )戰役、
( )戰役
( )海戰
飛機首次被使用,對人類戰爭史產生重大影響。 戰略主動權轉移到協約國一方
第三階段
(1917——1918) ( )發動無限制潛艇戰
美國參加對德作戰
( )退出大戰
中國等參加協約國作戰
( )年11月,德國投降 協約國力量增強,
一戰以同盟國失敗告終
3、一戰結果:(同盟國失敗,協約國勝利)
(1)大戰結束的時間和標志: 年11月,德國政府代表在福煦車廂簽署了《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德國宣布投降.
(2)戰敗原因:(分析德奧集團失敗的原因)
總體上,協約國的力量大于同盟國的力量。
①美國、中國等國家的參戰,大大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
②德奧集團挑起的一戰,給各國人民帶來了災難。非正義的戰爭是必然失敗的。
③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并退出了戰爭。各國的反戰運動和革命浪潮,如德國的十一月革命,成為結束戰爭的主要推動力。
④德、奧兩線作戰,同盟國經濟崩潰,也是戰敗的因素。
(3)性質: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戰爭。盡管塞爾維亞是正義的民族解放戰爭,但卻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戰爭的非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