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3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
談談選修3《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
《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是依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編寫的選修課程之一。為什么開這門課?這門課程的性質、特點是什么?有哪些重點和難點?我想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今天,我就上述問題與教師共同作一些探討。
一、為什么要開設《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這門課
本課程教師教學用書的前言中說:“《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作為一門選修課,是對必修課《政治生活》的延伸和擴展,供關注國際政治的學生選修。”這是對本課程的性質和為什么要開這門課的恰當說明。
國家問題在馬克思主義政治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政治生活中許多問題都是圍繞著國家展開的。列寧說,國家問題“是全部政治的基本問題,根本問題”。①
由此可見,如果我們弄清了有關國家的基本問題,就能夠比較順利地把握政治生活中其他問題的實質。這門選修課既是《政治生活》的延伸和擴展,又與《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與哲學》三門必修課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因為上述三門課程的論述,同樣離不開“國家”這個行為主體,離不開國家對社會經濟、文化和各項公共事務的管理活動,離不開對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的堅持。一個國家公民的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和價值觀等,都不可避免直接或間接地受到國家政策的制約和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講,學好《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這門課,可以使我們的認識得到一次新的飛躍,為學好上述必修課程提供更明確的方向,也為有志于今后從事政治學乃至其他社會科學研究與教學的學生打下更扎實的基礎,提供更開闊的思路。
總起來說,《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是一門具有重要價值的選修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將引導學生進一步樹立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觀,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分析和理解國家的實質,認識不同國家的性質,掌握國體與政體的關系。懂得從我國國情出發,在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的同時,絕不照搬西方政治體制模式,這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扮演的角色,認識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形成和發展,是主權國家為維護各自國家利益而進行競爭、較量和協調、合作的結果。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指導下,逐步學會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和寬闊的世界眼光,正確認識國內外大事和大勢,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梢哉f,這門課具有融知識性、理論性與思想性于一體的顯著特點。
二、教材基本思路和總體結構
關于教材的基本思路。教師教學用書中指出,“把握本課程的設計思路,關鍵在于處理好國家性質與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即國體與政體的關系”。由于作為國家本質的國體是無法用肉眼看到的,必須經過由表及里、由感性具體到抽象復雜的思維過程才能被認識,因此教材要通過介紹當代典型的國家形式、通過有關政體的常識性內容,例如,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美國的聯邦制、兩黨制等來揭示國家性質,也就是“畫國家形式之龍,點國家性質之睛”的敘述方式來完成。這樣做,符合一般認識規律,也便于以喜聞樂見的形式讓青少年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