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3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
專題四 民主集中制: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這是全書重點之一。教學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是要讓學生認識到這是最適合我國國情、具有巨大優越性的制度。
必修課《政治生活》已對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了全面的講述。這門選修課進一步論述這個問題,更多地是從與西方制度的比較中來認識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請大家特別注意教科書第74頁鄧小平的那段話。鄧小平指出,“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權分立,多黨競選,等等。我們并不反對西方國家這樣搞,但是我們中國大陸不搞多黨競選,不搞三權分立、兩院制。我們實行的就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院制,這最符合中國實際。如果政策正確,方向正確,這種體制益處很大,很有助于國家的興旺發達,避免很多牽扯。” ⒃
為什么說“最符合中國實際”?我們可以從“民主集中制”談起。“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⒄相結合的制度。這項制度是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原則,突出體現出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特點。
與西方議會制相比較,盡管就政體而言,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和西方議會制同屬代議制,兩者之間具有某些歷史繼承性和一定共同性,在實踐中可以互相借鑒,取長補短。但兩者又有根本區別。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多次指出,資產階級議會只代表少數有產者的利益而非代表民意;具有虛假性,往往陷于“清談”;選舉是少數有錢人操縱的,實際上排除了勞動人民,是根本不平等的。針對這些問題,他們認為,新的政權必須是代表民意的,真正掌握國家一切權力的、一元化的權力機關;這個機關應該在普遍、平等、直接、秘密投票的條件下產生。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就具有這樣的性質。人民代表大會制是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權組織形式,也是中國人民管理自己國家的組織形式。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全國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定期選舉產生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并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其他國家機構,以實現人民對國家的管理。
我國人大制度作為一種民主共和制政體,所依存的國體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它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民主基礎極為廣泛。我國人大制度下享有的政治權利的“人民”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如此廣泛的基礎,不僅資本主義國家根本不可能做到,就是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代議民主制,像蘇聯的蘇維埃制,都沒有這樣廣泛的基礎。
第二,作為愛國統一戰線組織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使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實際運作呈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一般說來,人大開會時,同級政協也同時召開會議,對人大討論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從而對人大的決定發揮重大的積極影響,并有權對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進行批評監督,因而在我國國家生活中起著重要的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的作用。
第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緊密相連。在國家政權領導方面,我國的政黨制度同資本主義國家的多黨制或兩黨制不同,也同某些社會主義國家的一黨領導制有所不同,我國是一黨領導、多黨參政、共同合作。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形成的,集中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國人大制度的一項基本原則。而中國共產黨也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在國家政權中發揚民主的最好形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憲法規定的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有機地統一起來。